当今犹太人的宗教信仰主要还是犹太教,但也有少部分人转信其他宗教,如基督宗教等,亦有不少犹太人是无神论者,但仍会保留犹太传统。这些犹太人大都生活在以色列以外的其他国家(信了基督教的犹太人以色列一律不承认是犹太人)。
),是希伯来人内部的民族宗教。犹太教认为《塔木德》是仅次于《圣经》的经籍,犹太教中派生出了两个世界最大的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当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希伯来人的犹太原居地后,希伯来人也易名为犹太人并散落到希腊帝国各处,
公元前3世纪,希腊化的埃及托勒密王朝君主托勒密二世,召集70多位懂希腊语的犹太人,集中整理犹太教文献并译成希腊语,即基督教使用的希腊语圣经中的旧约全书部分,所谓七十士译本。再后来犹太国被罗马帝国彻底摧毁,犹太教位于耶路撒冷的圣殿被拆毁,只留下一段残破的西墙(哭墙),犹太人散落到欧亚各地。
公元6世纪时,部分犹太学者将七十士译本圣经整理,剔除其不是源于希伯来文或阿拉姆文本的部分,将整理好的部分重新译回希伯来文,成为犹太教的圣经。当然这个说法只是关于希伯来语圣经成书的一种说法。这个说法与基督宗教和犹太教中常见的关于希伯来圣经的来源的说法不一致。
历史上,犹太人曾面对多次毁灭性的灾难和逼害。犹太人由于两千多年一直分散在世界各地,语言、文字已经分化,只是靠着统一的宗教维系其单一的民族性。
耶稣基督是救世主,这是一直受到基督教世界歧视和迫害的一个原因。但已故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已承认曾对抗犹太教徒,造成了他们承受苦难的历史。
19世纪,犹太复国主义锡安主义)思潮兴起,各地犹太人以买地等手段陆续回到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国家。由于在遵守方式和程度的差异,现今的犹太教主要有三大派系,分别是正统派、保守派及改革派。
一些宗教学者将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通称为亚伯拉罕诸教,因为三者奉旧约中的亚伯拉罕为他们的先知。
犹太教只是一个民族性的宗教,信仰人口并不多,但起源于犹太教的两个宗教--
犹太人国家在公元79年被罗马帝国摧毁后,一部分犹太人流落到阿拉伯半岛,和阿拉伯人混居,他们的宗教与阿拉伯人宗教类似,
基督宗教本身原来只是犹太教的一个支派,在耶稣被钉十字架死后,圣保罗仍然在犹大-撒马利亚宣扬耶稣基督救赎,就是传扬救赎给万邦万民,但几乎获得和耶稣同样的下场,只是由于圣保罗是出生于小亚细亚的罗马公民,所以幸免于处死被遣返回罗马。他圣灵的启示下要传福音给外邦人听。故此他在罗马帝国中间的各民族中传道,将基督教变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大宗教。
全世界信仰犹太教的人很少,只局限在犹太人内部,还没有信仰锡克教和神道教的人口多,但每一部介绍宗教的书籍都少不了要提到犹太教,主要是因为其影响巨大。
希伯来语是犹太民族的正式书面用语(又被称作“lashon ha-kodesh”和“神圣的语言(the holy tongue)”)。它既是许多犹太教经典(Tanakh)的标准用语,也是数个世纪以来犹太人使用的日常语言。在公元前5世纪,与希伯来语比较近似的阿拉米语(Aramaic)开始渗透进Judea地区的日常口语。到了公元前3世纪,大流散中的一部分犹太人开始使用古代希腊语。目前,现代希伯来语是以色列国的两种官方语言之一(另一种为阿拉伯语)。
首位成功地使希伯来语复活的人是1881年到达巴勒斯坦地区的Eliezer ben Yehuda。这是自从Tannaic时代之后希伯来语第一次恢复为犹太民族的母语。16个世纪以来的大多数时间中,这种语言都被作为一种宗教仪式用语和犹太教经典的书面用语,此外仅仅有极少部分生活在Shabbat的犹太人会使用希伯来语作为日常语言。长期以来,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已改为使用当地的语言,同时也发展出一些特别的方言或语言支系。其中,意第绪语(Yiddish)是由散居在中欧的阿什肯纳兹犹太人使用的语言,其中综合了德语和犹太语言的元素;拉迪诺语(Ladino)则是由伊比利亚半岛的赛法迪犹太人使用的方言,其受到了西班牙语的影响。在经历了犹太人大屠杀、从阿拉伯地区的撤离以及全球犹太人社群的大融合之后,一些使用人口很少的犹太语支系已大为衰退,例如:犹太-格鲁吉亚语,犹太-阿拉伯语、犹太-柏柏尔语、犹太-克里米亚鞑靼语、犹太-马拉雅拉姆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