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进展情况:一是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加快推进科技、教育等重点领域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会同有关行业部门印发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等系列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印发******安全工程师、执业药师职业资格制度文件。出台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意见,建立完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指导推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颁布60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修订)。二是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遴选新一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实施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等项目。开展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三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共获16金14银5铜和17个优胜奖,荣登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第一。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做好失业保险基金支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管理工作。目前,32个省份全部制定出台实施方案,筹集专账资金1138.6亿元。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加强高技能人才表彰激励,评选表彰第十四届高技能人才。
下一步工作安排:一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分系列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职称政策倾斜力度。完善职业资格制度。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环境综合治理。制定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建设标准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标准。开展博士后学术交流、博士后科技服务团等活动。实施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和岗位培训项目。二是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实施2019年中国技能大赛相关赛事,开展第四届中国青年技能营等活动,举办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大赛。推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对各类劳动者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推行新型学徒制。持续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研究支持技工院校发展的新措施。加强技工院校招生工作。制定颁布一批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修订),发布一批新职业信息。
工作进展情况:一是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指导企业依法妥善处理职工劳动关系。开展2019年企业薪酬调查和制造业人工成本监测试点工作。指导各地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和发布工资指导线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做好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的贯彻落实工作。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开展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表彰。二是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调解仲裁效能不断提升。会同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实施“护薪”行动全力做好拖欠农民工工资争议处理工作的通知。三是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完成省级政府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加大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的督查督办力度。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根治欠薪夏季专项行动,共为13.12万名农民工补发工资待遇21.85亿元。
下一步工作安排:一是做好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继续加强对企业劳动用工的指导和服务。推进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和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实施,完善改革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完善企业工资分配宏观指导制度,做好企业薪酬调查工作。指导各地深入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二是加强调解仲裁工作。完善裁审衔接机制,做好拖欠农民工工资争议调解仲裁工作。三是全力以赴抓好根治欠薪工作。组织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
工作进展情况:一是就业扶贫。继续通过扶贫车间吸纳、返乡创业带动、有组织劳务输出、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渠道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目前,累计帮扶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1126万人,比去年底增加138万人。二是技能扶贫。积极开展技能扶贫千校行动,加大贫困家庭子女就读技工院校支持力度,加强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2017年以来组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参加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16万余人次。三是社保扶贫。落实政府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政策,做细做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参保工作。截至9月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养老保险5976万人,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四是人才人事扶贫。继续组织各类人才专家助力脱贫攻坚,扎实做好新疆、西藏等地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