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的“制造业”(3)
发布时间:2019-09-19 发布者:文案编辑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相比那些热钱,她和几十双手按摩着一寸寸肌肤,慢慢地赚着“冷钱”。她坚持守在这个“实心”行业,她说,习惯了,靠手,人踏实。

  天冷了,她要求美容师用温热的牛奶泡手,再去抚摸顾客的脸。中秋了,她从安徽老家托人做土得掉渣、无添加的传统月饼,送给顾客。她不能容忍美容床发出一声咯吱声,老旧了就换。她要求店里的厕所不能有丁点儿臭味,她给厕所放花市买来的香水百合。她给天花板装饰,让客人躺几小时,眼睛不空。

  她抠细节,一点儿也不“差不多”。过节,店里用气球装饰,员工吹的大小不一,她一个个扯下来,要求一般大。木地板不平了,她让员工去度假,自己守在店里盯工人装修。一次客人开玩笑说,她家的狗才用这种简陋的吹风机。她听了难受,买了一只近3000元钱的吹风机给客人用。

  不到90斤的她“力大无穷”,能扛事。她很像安徽老家那种“能做屋梁也能编小筐”“且柔且强”的竹子。她应付各种检查、各种难缠的客户,店里啃不下的硬骨头都是她的。

  阅人无数,练就了她的高情商。都说美容师、理发师是这个世界知道秘密最多的人。她要求她的员工,能聊天,更懂得保守秘密。

  日子久了,这里的农村姑娘越来越美,不再“村”,洋气知分寸。有时候看到她会想起小时候安慰矮小的自己的一首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我的孩子长青春痘,有时候放学了自己来美容院清痘,她很喜欢和曾做过幼师的美容师姐姐吐槽作业多,吐槽大人。她说“哪怕忍受清1000个痘痘的疼,也愿意和小姐姐聊天”,这地球懂小孩的大人太少了。她还坚持偷偷给工作不能吃东西的美容师喂辣条。我家的秘密在这个屋子里传播,却也始终没走出这个屋子。

  她的小店简直就是剖析当下小微经济的一个好样本。不折腾,给点儿土壤,就野蛮生长。她的店不是纳税大户,也没什么大荣誉,但周边的老百姓用脚投票。

  她的员工也用脚投票。有年冬天,店停业两天,所有员工去农村参加一个员工的婚礼,大家喝完喜酒,冻得吸溜着鼻涕回来。一些老员工生了娃,几年后再回来。顾客来来往往,可笼着这家店的一双双手变化不大。

  她越来越懂“交人交心,浇树浇根”的道理,小店像人,做邻居,有性格,要暖。

  小区有个年轻的二孩妈妈得了癌症,这里的美容师每周跨越几十公里,去医院给她做面护、按摩她的身体,让她好受些,姑娘们接力了近一年,直至这个妈妈离世。

  所以,听到她开第三家店消息时,我似乎又不惊讶。生意做着做着,水到渠成吧。

  某种程度上,她也是微小的女版曹德旺。她和几十个姑娘的手,制造着美的流水生产线,那也是一种实业。

  开业典礼上,女老板穿了一件新衣,又脱下,再换,她似乎不知道多么华丽的衣服才配得上这样的“大日子”。

  台上,她哭花了妆。她说,这些年,她一无所有,就是有这支有战斗力的团队,有这些手。台下姑娘们也哭了。

  她的老父亲抱着她弟弟的小孩,远远站着。她在台上隔空喊话,说父亲一直希望婚姻失败的自己再结婚,像一个普通女人,生儿育女,可她一直在另一条道上奋斗,希望对得起农村出来的这些姑娘,希望把美和健康传递给社区。

  当然了,我也涂了二两粉,上台致辞了。我说,五环比四环多一环,希望这家店,让我们五环的名媛比四环三环二环的更美。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