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的“制造业”(2)
发布时间:2019-09-19 发布者:文案编辑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她的小店简直就是剖析当下小微经济的一个好样本。不折腾,给点儿土壤,就野蛮生长。她的店不是纳税大户,也没什么大荣誉,但周边的老百姓用脚投票。

  她的员工也用脚投票。有年冬天,店停业两天,所有员工去农村参加一个员工的婚礼,大家喝完喜酒,冻得吸溜着鼻涕回来。一些老员工生了娃,几年后再回来。顾客来来往往,可笼着这家店的一双双手变化不大。

  她越来越懂“交人交心,浇树浇根”的道理,小店像人,做邻居,有性格,要暖。

  小区有个年轻的二孩妈妈得了癌症,这里的美容师每周跨越几十公里,去医院给她做面护、按摩她的身体,让她好受些,姑娘们接力了近一年,直至这个妈妈离世。

  所以,听到她开第三家店消息时,我似乎又不惊讶。生意做着做着,水到渠成吧。

  某种程度上,她也是微小的女版曹德旺。她和几十个姑娘的手,制造着美的流水生产线,那也是一种实业。

  开业典礼上,女老板穿了一件新衣,又脱下,再换,她似乎不知道多么华丽的衣服才配得上这样的“大日子”。

  台上,她哭花了妆。她说,这些年,她一无所有,就是有这支有战斗力的团队,有这些手。台下姑娘们也哭了。

  她的老父亲抱着她弟弟的小孩,远远站着。她在台上隔空喊话,说父亲一直希望婚姻失败的自己再结婚,像一个普通女人,生儿育女,可她一直在另一条道上奋斗,希望对得起农村出来的这些姑娘,希望把美和健康传递给社区。

  当然了,我也涂了二两粉,上台致辞了。我说,五环比四环多一环,希望这家店,让我们五环的名媛比四环三环二环的更美。

  我很惊讶,我不是她家的钻石级客户,几乎是葛朗台式的,也不美,土肥圆,不像是个标准的托儿。再说,我普通话还很烂。不过贾平凹说:“只有普通人,才说普通话。”而且女老板坚持让我去,觉得我眼睛亮,看得见明晃晃美丽背后的暗苦。

  今年经济不够友好,我那些自称“内心像有地球引力”的创业朋友,艰难地撑着。没想到这个草根女老板会“逆市”开第三家店,似乎中美贸易战、GDP增速有没有6%,那些大叙述都与她无关。

  这些年,我们见惯了浮躁,炒房炒币炒鞋,也听了些“爆雷”跑路。大家生怕错了风口,没有风口也要创造风口。大机会时代,大家争做机会主义者,鲜有人做专业主义者。

  而这个女老板不太一样。认识她很偶然。我生完孩子8年没进过美容院,第一次“黄着脸”进她家做了护理,第二天脸就肿得像猪头,我像提刀的鲁达,愤怒地冲进镇关西的铺子。

  她店的员工都是农村姑娘,来应聘时,土气的、满脸青春痘的、刚离婚的,胖过150斤的,她都收。她招人不看外貌,就一个标准:踏实。她说,每个人都爱美,都会变美。农村队一定会成为仙女队。

  她很清楚,农村姑娘的手能释放多大的生产力,正如她自己的。她出身安徽农村,母亲早早离世,一次她在田地打农药中毒,快被毁容了。后来,她来北京闯荡,从最底层的美容师干起。接着,她带村里的一个小妹出来,再带第二个,第三个……

  这是她开的第一家店。几年里,我家门口的这条街,店铺开开停停,换脸如翻书。她的店倒成了古董店,老顾客越攒越多。

  她像个老派的小作坊主,一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狂哪吒样儿,不管外面市场风云变幻,豁出命地干活,一个钢镚儿一个钢镚儿赚。

  在她看来,美容业不是甜蜜的事业,那是苦差事。她管理严,她要求每个员工的手法、滑动的弧度、力道,她的身体就是考试机器。每周末晚上打烊了,每个员工都要在她的脸上、身上考试,她常年浑身淤青。

  现在医美漫天飞,喝一杯咖啡的功夫就人变美了,上午植发,下午上班,电梯里充斥着一群无差别美丽女性高喊“整整整,女人美了才完美”的医美广告,无一不在传递着“钱钱钱”。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