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说起四驱系统,我相信第一给在你脑中冒出来的是——奥迪quattro四驱系统。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世上只存在两种四驱系统,第一是quattro,第二是其他。确实,quattro四驱系统非常深入人心,除了有强大的产品实力之外,也有着很多的历史故事为之“背书”;因此,家族也顺理成章地使用了字母“Q”来命名。
众所周知,Q7是奥迪的首款SUV车型,假如要追溯的线年的北美国际车展上亮相的PikesPeak Quattro概念车,它被认定为第一代Q7的概念雏形。选择了北美国际车展亮相,是因为这台Q7将以当时的奔驰M级宝马X5作为对标,而它们的最大市场就是在北美地区。
ikes Peak Quattro概念车由日本设计师和田智操刀,Pikes Peak Quattro概念车也充分体现出奥迪在当时那个年代的设计语言,整个车身都非常圆润,与当时奔驰宝马的设计有着非常显着的区别。
除了设计上的差异之外,在产品的定义上,Pikes Peak Quattro概念车也有着突破性的意义。在当时,旅行车在欧洲是最流行的车型,而Pikes Peak Quattro概念车则将SUV和旅行车的元素融合,一来强调了SUV的通过性和越野能力,二来强调的旅行车的多功能性,也更容易让消费者地从消费旅行车过渡到SUV的转变。
Pikes Peak(派克峰)位于美国落基山脉,从上脚到山顶共21km,其中包括了156个弯道,这也是着名的“派克峰爬山赛”的赛道。在这条天然的赛道当中,没有什么缓冲的距离,而且上下落差非常大,因此“派克峰爬山赛”也被誉为最危险的汽车运动。
Pikes Peak Quattro的命名无疑是在暗示着当年奥迪在80年代“派克峰爬山赛”中取得的辉煌,而Quattro则是奥迪引以为傲的四驱系统。“派克峰爬山赛”中,奥迪的赛车Sport quattro S1被称之为“怪兽”,并且从1985年-1987年期间,称霸“派克峰爬山赛”。传奇车手沃尔特罗尔在1987年以10分47秒85打破了“派克峰爬山赛”的最快纪录。
2005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奥迪Q7正式发布,从此拉开了奥迪“Q”车系的序幕。Q7很大程度还原了Pikes Peak Quattro概念车的设计,车身有显着的旅行车特征,并且提供三排七座的布局,以及28种以上的座位和装载方案等,都是在向旅行车看齐,也是在当时一众对手中的卖点之一。2006年,奥迪Q7正式入华,前期只有4.2FSI车型,售价112万元起。
第一代奥迪Q7的整车尺寸为5086×1983×1737mm,轴距则达到了3002mm,这样的尺寸数据在当时可谓傲视群雄,虽然它的设计偏向于圆润,但看起来依旧显得非常魁梧。第一代奥迪Q7与一样出自大众集团PL71平台,在那个时候,整个大众集团就已经非常注重平台化的概念。
动力方面,第一代奥迪Q7在提供了4.2L V8 FSI、3.6L V6 FSI和柴油动力,并且匹配六速Tiptronic手自一体变速箱。2009年,第一代Q7进行了中期改款,增加了当时逐渐流行的LED日间行车灯和LED的尾灯,并且在一些细节上作出调整;而机械上的最大动作就是使用上了八速Tiptronic手自一体变速箱。第一代奥迪Q7一直服役到2015年才正式退下前线年,为奥迪SUV车型奠定了市场基础和调性。
2015年,同样是北美车展,第二代奥迪Q7正式亮相;外观设计由Wolfgang Egger操刀,设计风格有了非常大的转变,从之前圆润的造型加入了很多棱角分明的线条,内饰也更加强调现代和科技;这些设计上的改变也体现了整个奥迪品牌在两个不同时期的设计语言变化。
在尺寸方面,第二代奥迪Q7不增反降,长宽高分别为5052/1968/1741mm,轴距为2994mm,这样的做法在换代车型当中并不多见,这也能体现出了第二代Q7在定位上的一些转变,它更会向年轻人去靠拢。
与此同时,平台化的概念变得更加成熟,运用的范围也更加广了,而大众旗下的MQB和MLB平台更是让人熟悉,第二代奥迪Q7采用了MLBEVO平台打造,最显着的变化就是轻量化方面,相比于上一代车型降低超过300kg,非常夸张。
驾控的反馈也会有所变化,第一代Q7开起来跟人一种非常稳重的感觉,所有的设定都会偏重些,与我们印象中的“德味”似乎更加相近;而第二代Q7则变得轻巧了许多,开起来非常轻松,灵活性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你甚至都会质疑自己是否在开着这么大尺寸的车。
第二代Q7在动力方面的特征就是减排;面临越来越严苛的排放法规,第二代Q7进入了四缸时代,2.0 TFSI成为了国内主推的动力,并且在2016年,推出了全新Q7e-tron,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由2.0 TFSI发动机与电动机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