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互助的谚语是传言还是实锤?
发布时间:2024-11-06 发布者:文案编辑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备受各界关注的雅万高铁于2023年10月17日正式开通运营。作为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标志性项目,雅万高铁连接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和旅游名城万隆,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这条最高运营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是印尼乃至东南亚的第一条高速铁路。

  雅万高铁全长142公里,全线%。中印尼两国建设者们勇于攻坚克难,一同以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任务。雅万高铁通车后,将雅加达和万隆间的通行时间从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多分钟。根据印尼中国高速铁路有限公司数据,截至23年12月上旬,雅万高铁累计乘客数量已突破70万人次,客流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这条在爪哇岛上跋山涉水的“钢铁巨龙”擦亮了中国高铁的金色名片,将中国高质量发展成果与印尼高质量发展愿景紧密相连,为沿线城市和民众带来加速奔向美好生活的新机遇。

  3月31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雅万高铁哈利姆车站,工人铺设雅万高铁全线最后一根钢轨。当日,雅万高铁全线铺轨完成。

  6月22日,在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进行联调联试的综合检测列车上,记者和工作人员拍摄显示列车时速超过350公里的电子屏。

  8月25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的雅万高铁德卡鲁尔动车所内,中国师傅穆振(左)向印尼火车司机塞蒂亚万讲解动车组出库前的上电作业。

  10月2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哈利姆高铁站,印尼总统佐科(前)在雅万高铁启用仪式上按下启用键,宣布雅万高铁正式启用。

  10月2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哈利姆高铁站,乘务人员在站台上摆出寓意“快速”的手势和雅万高铁动车组合影。

  10月17日,乘客在行驶中的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列车车厢内展示纪念车票。当日,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10月17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哈利姆站,乘务人员在站台欢迎乘客。当日,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10月17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德卡鲁尔站,乘客在站台上和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列车合影。当日,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10月17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一座天桥上,中国和印尼籍建设者挥舞着两国国旗,向远处驶来的一列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列车欢呼(无人机照片)。当日,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11月17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哈利姆站候车大厅,人们刷票进站。当日,雅万高铁开通运营“满月”。

  近日,记者跟随2024年“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进行时”主题采访活动,了解江苏如何啃下海洋地震监测这块难啃的“硬骨头”。

  “天关”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在轨交付仪式暨成果发布会31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举行。

  大科学装置不仅能帮助人类突破认知极限,在基础科学领域做出重大突破,也能服务社会发展,解决国家重大需求。

  这项赛事由拼多多、光明食品集团、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共同主办,旨在为植物工厂降本增效和产业化发展集智聚力。

  这一私域大模型以在轨卫星管理专业知识库为基础,搭建航天器操控平台,通过语音、文本互动,即可完成航天器在轨管理、航天器管理人员培训,助力卫星高效智能管理。

  比赛中,残疾人选手将操纵义肢手抓取多种物体,但由于残疾人控制义肢的信号源非常有限,确保手指、手腕的可靠运动成为需要攻克的问题。

  部分癌症发生在天生携带罕见基因序列变异的人群中,发现此类变异可改善早期癌症检测及促进靶向疗法发展。

  近日,科研团队在开展古树名木调查过程中,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境内的长白山原始森林中,发现大片以珍稀濒危植物东北红豆杉为骨干树种的天然群落。

  今年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将集聚全球十大医疗器械企业、十一家世界500强制药企业,大量“首秀”“首展”亮眼。

  走进玉门风电场“风电长廊”展厅,一幅幅图片、一段段影像、一件件展品,详细介绍了全球风电、中国风电、甘肃风电发展历程及现状。

  美国一项新研究显示,一种关键洋流的减缓可能会在本世纪末使预计的北极变暖幅度下降约2摄氏度。研究人员还警告说,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减缓还可能引发其他气候异常,例如可能导致热带辐合带的变化。

  汽车后市场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借助智能化技术的赋能,正逐步实现服务的升级转型,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专业、便捷、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新质生产力具有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质态特征。“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数字技术集合体,以数据、算法和算力为核心要素,驱动科技革命实现从孤岛走向连接、从初级走向高阶、从工具走向价值的全面升级,展现出超越工业经济时代的技术能级。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人机交互领域展现出的强大自主性和泛化能力,让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与人工智能的交流就像是和另一个人交谈。

  科学普及是推动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翼”,建设高水平科普人才队伍是壮大“科普之翼”的关键。我们相信,通过深入实施、不断完善这一制度,必将推动优秀科普人才持续涌现,为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提供强劲动力。

相关内容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