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更高的小白伞 佳能EF 70-200mm F28L III镜头评测(2)
发布时间:2019-10-18 发布者:文案编辑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总的来说,外观方面,佳能EF 70-200mm f/2.8L IS III USM镜头采用佳能EF L镜头新的家族化设计风格,更加简约、大气。另外,该镜头滤镜规格依旧为77mm,长度约199毫米,重量约1480克。

  在镜头的内部对焦结构上,佳能EF 70-200mm f/2.8L IS III USM依然还是内变焦及内对焦设计,镜头AF会以环形USM超声波马达带动,支持全时手动对焦。其实二代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光学素质和画质就已经有很高的水准,得到不少摄影玩家和专业摄影师的好评,所以这次这支第三代的“小白伞”在沿用19组23片的光学结构上没有太大变化,特殊镜片的使用数量也维持不变,一样为5片UD超低色散镜片及1枚萤石镜片。但不同的是这次第三代的EF 70-200mm f/2.8L IS III USM新加入了ASC镀膜,可以预期镜头面对逆光等高反差环境拍摄时,会有更好的表现。

  首先我们一起看看镜头分辨率测试,在拍摄时我选择搭配的是具备5060万高像素的佳能EOS 5DSR单反相机,拍摄参数为A档光圈优先、最精细质量JPEG格式,感光度ISO 100,全像素尺寸输出,自动白平衡,标准色彩模式。

  在全开光圈的情况下,佳能EF 70-200mm f/2.8L IS III USM中心画质锐利,即便是边缘位置也十分清晰,基本上在F2.8全开是时完全可用;而当光圈缩小至F5.6-F8,这时的EF 70-200mm f/2.8L IS III USM达到最佳画质,放大至100%来看,从中心至边缘整个画面均呈现出超强的解析力,画面有层次、中心和边缘都有较高的锐度、对比度也表现优秀,彰显出佳能L级红圈镜头的高端定位。

  不得不说,佳能EF 70-200mm f/2.8L IS III USM镜头的光学素质非常不错,在200mm的远摄长焦端时,从F2.8光圈全开直到F11小光圈下中心和边缘画质无一不展现出该镜头的实力,基本上F16光圈内都可放心使用。而在最小光圈F32时,因为镜头衍射现象的关系画质出现一定程度的劣化现象,不过如此小的光圈相比也不会有人经常使用,所以并不影响镜头的光学品质。

  通过我们实际的拍摄测试,我们可以看到,这支佳能EF 70-200mm f/2.8L IS III USM镜头的畸变控制能力相当不错,在70mm端并没有任何明显的畸变现象,而在200mm端也仅有轻微的枕形畸变,程度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从上图拍摄的样片来看,镜头在70mm端F2.8光圈全开时,镜头四周有出现失光现象,但并不算非常明显,在缩小2档光圈后,基本上可消除暗角;而在200mm端时,镜头的失光现象较70mm端更为明显,在收至F8光圈后无明显暗角。

  大家都知道,在逆光环境下使用小光圈拍摄非常容易出现眩光和鬼影,但这次EF 70-200mm f/2.8L IS III USM的表现则大大查过的我预期,基本上在F22这样的小光圈下几乎没有看到明显的眩光,仅仅在F32最小光圈下在边缘区域有微小的耀斑出现。有了ASC镀膜后的EF 70-200mm f/2.8L IS III USM提高了透射率,降低逆光对图像的影响,特别是对近乎垂直入射的光线, 可强效发挥防反射作用,大大改善逆光等强光而导致画面眩光问题及鬼影现象。ASC是佳能自主研发的镀膜技术,于2014年首次运用在EF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大白兔上,是佳能最新黑科技镀膜技术之一,这次把该镀膜技术运用到了大三元镜头中对画质的提升还是很有帮助的。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