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方媒体的捧莫迪的臭脚让印度飘飘欲仙,莫名其妙地进入“高潮”。表示要挑起调停“俄乌冲突”的重担,一时间,印度站在了调停俄乌冲突的风口浪尖,吸引了一大波的注意力。
“俄乌战争”持续至今,双方都已经精疲力竭,都想要从中全身而退,只不过都缺一个就坡下驴的借口。这时候无论是乌克兰还是俄罗斯, 都特别希望某个东方大国前来调停。没错,这个东方大国就是印度。
乌克兰不可能服印度,印度倒卖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已经是在帮俄罗斯回血了,乌克兰就差指着莫迪的鼻子骂了,只不过为了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泽连斯基没发作罢了。
俄罗斯更不可能服印度,俄罗斯打心底也认为印度是一只“狗”,哪里有食哪里走。当初印度成为美国“印太战略”一份子的时候,就注定俄罗斯不会把后背交给印度。况且印度在俄罗斯面前向来以小弟自居,俄罗斯也不会低头。
印度政坛精英不可能连这都不知道,此时现在印度夹在俄乌之间就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所以印度根本没有能力和立场去调停俄乌冲突。
从这个角度去分析,印度上蹿下跳的目的就很容易理解了,那就是印度的大国雄心在作祟。中国在“俄乌战争”的立场是欧美关注的焦点,而印度的立场却显得有些可有可无。向来标榜中国的印度自然会想要抓住一切机会,从中国手中抢夺那一份话语权,彰显印度的大国地位。
但是在国际政治中,拳头就是话语权。印度想要达到调停俄乌冲突必须要有国家实力来做支撑,否则就像是让“宇宙大国”冈比亚来调停中美贸易战是一个道理。所以即便印度在国际社会中左右逢源,但想要凭此实现对“俄乌战争的调停”,也是无异于痴人说梦。
总的来说,一心想要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的印度,却发现隔壁的大国却更加“有声有色”,印度想要重新恢复尼赫鲁“第三世界”领袖的国际地位,对外表现则是在国际问题上上窜下跳。归根结底,奇葩的历史和左右逢源的政治环境,导致其民族自信心爆棚,从而导致了印度实力配不上野心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