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是中国城镇化运动大规模人口流动中的一员。而从农村流向城镇的劳务人口规模已经接近3亿。
邱泽奇教授认为:“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流向城市后,农村空心化的实质形成了家庭中做决策的人不在场,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由于当家人不在,农户对村庄的集体事务漠不关心,村庄的发展成了村两委的工作,“干部干,群众看”;村两委与农户的沟通不足不畅,上令下达和集体动员均不理想,继而加剧了村庄配置资源的低效率,进一步恶化党群关系;村民的情感连接与乡村的文明传承也遭遇挑战,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陪伴关爱,农户的集体观念日渐淡漠,人与人之间的乡风民约面临失效,空心化的农村正在陷入原子化、离散化的困境。
“为村”平台通过设置开放的交流平台功能构建了线上的村庄场景,即将空心村里“不在场的人”拉回村庄,让农村青壮年在城市里重新“进入村庄”。在“为村”的“村友圈”板块上,只要加入了自己的村庄,所有认证村民都可以在这里互动。村两委干部通过每天在村友圈的发言互动,也能更方便高效地让村庄里的事变成每个村民的事。
这是“为村”平台最受村民欢迎的功能之一,特别是在地广人稀、线下交通不便的乡村和劳务输出较多的地区。
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县新洲镇东部有一个600多户人家的石岗村,这个村在2018年10月申请了自己的“为村”公众号。当年12月,石岗村按照市里要求开展“三清理三整治三拆除”(简称“三个三”)活动,带动村民整治村里的环境,但以往此类活动常较难调动起村民的积极性,村两委干部想到了“为村”平台上的“投票评选”功能,发起了一场“三个三”清理工作线上评选活动,结果在持续26天的活动里,吸引了全村1143名村民在“为村”上投票,超过了全村82%的户籍人口,大量外出务工的村民积极参与到了在线评选活动中,投票期间帖子浏览量超过3.2万,最后不仅“三个三”工作效果出乎意料的好,石岗村的整个精神面貌也为之一新。
“为村”平台通过情感的连接和故乡的吸引更促进了农村人才的回流,推动城市人才返乡创业,人回来了也带回了城市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湖南湘西凤凰大山深处的大坡村加入“为村”平台后,村支书杨清华求助于自己在长沙工作的女儿杨婷担任“为村”管理员,杨婷不仅要管理线上的日常话题,每逢节假日和村里的葡萄节、丰收节等活动,还要赶回村里组织乡亲们办晚会、开运动会、组织比赛等。
“我在长沙读大学,然后就留在长沙工作了4年,每年也就逢年过节回家一两次,大坡村其实对我而言已经很陌生了。”杨婷说,“帮我爸做了为村以后,突然觉得家乡好近,在长沙也总是能想起大坡村。”
2019年3月,杨婷决定放弃在长沙的工作回到大坡村,一边做专职“为村”管理员一边备考公务员考试,还把自己在城市工作的同学老乡发动起来,一起在“为村”平台上给家乡出谋划策做贡献。
从2015年上线个村入驻,到如今全国近15000个村入驻,“为村”平台自身也在不断进步迭代。
陈圆圆说,几年来她至少讲过300场“为村”,“为村”的逻辑从来没有被挑战过,大家讨论最多的还是怎么改进“为村”产品让村里人更好用更爱用。但像所有工具的困境一样,“为村”作为乡村振兴的数字化工具,其一大难题就是使用者没有足够的能力熟练使用。
腾讯承诺说,在未来两年内首先重点帮扶11.6万革命老区和边疆民族地区的村庄、12.8万国家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使用上和使用好“为村”平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