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啤酒多少钱一箱网友关心什么?
发布时间:2023-02-19 发布者:文案编辑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特别期待今天与家人团聚的场面。 今天终于可以去学校上学了,超激动! 我在深港都有很多合作伙伴需要业务交流,恢复通关对我的事业发展有很大帮助。 ……

  2 月 6 日,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全面恢复。当天,深圳皇岗、罗湖、莲塘等口岸陆续全面 开闸 ,内地与香港间陆路口岸全面恢复通行,到中午 12 时,已经有共约 8.3 万名旅客使用各陆路口岸过关。深港跨境家庭、走读学童、创业青年们跨过口岸,重启双城生活。

  口岸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跨境探亲、旅游人群络绎不绝;高铁站人流涌动,在闸机检票、前往香港的旅客排起了长队;旅游餐厅等各类服务业随之升温,跨境消费迎来热潮;两地政府、企业合作交流密集开展, 双招双引 工作跑起来……

  我相信香港和内地全面通关,将全面进一步提振人文交流、经济活动。 正如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所期待的那样,这个春天,流动、融通的气象,正在南海湾畔加速上演。

  春潮奔涌,蓄势竞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四周年之际,这片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正在加速融通中发出愈加耀眼的光芒;深圳,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正在促进融通中释放出更为澎湃的动能。

  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 一国两制 方针,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深圳全力推进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各项工作,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助力广东高水平谋划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携手大湾区各市加快建设世界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

  2022 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 32387.68 亿元,同比增长 3.3%,规上工业增加值首破万亿,工业规上总产值和全口径增加值首次实现 双第一 ,出口增长 13.9% 规模连续 30 年居内地城市首位……在刚刚召开的深圳市两会上,深圳将 2023 年的增长目标定为 6%,这样的底气来自深圳经济的成色质量和强大韧性,彰显了核心引擎的强劲动能。

  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快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深圳正通过持续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创新储能蓄力、提升能级,成为激发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不竭 活力源 。

  一批重大战略科技力量落地深圳,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深圳以主阵地作为加快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光明科学城 9 大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正全力开展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研发、区块链网络关键技术等科研项目攻关,鹏城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加快建设。

  2022 年,深圳研发投入占 GDP 比重达 5.49%,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稳居全国城市首位。《2022 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深圳 - 香港 - 广州科技集群居全球第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指数 2022》显示,深圳在全球科创中心中综合排名第 12 位,其中深圳的技术创新全球策源力排名全球第 5 位、中国第一。

  这座城市正加快成为全球视野中的创新人才聚集地。世界着名数学大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埃菲 · 杰曼诺夫就任南科大讲习教授,全球顶尖生物学家颜宁全职回国创建深圳医学科学院,一个个享誉世界的科学大牛纷纷加盟深圳,显示出深圳对全球顶尖人才的吸引力。

  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对粤港澳大湾区而言是使命更具优势。深圳作为 工业第一城 勇挑大梁。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深圳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建设强大的制造能力、创造能力、要素保障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完善的生态系统。突出 20+8 产业集群,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加快上马一批战略性、引领性项目和强链、补链、固链、延链项目,培育新的增长点,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1 月 8 日起,深港水上客运航线恢复运营,深圳机场 T3 航站楼国际入境区恢复启用。1 月 15 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恢复运营。2 月 8 日深港直升机跨境飞行全面复航。更为便捷的出行体验同步推出,在香港与内地实施首阶段通关当日,深圳地铁、港铁重铁网络扫码乘车互联互认正式实现, 一扫而过 畅行深港……

  深港之间 换城消费 红红火火。笋岗艺展中心以及周边的家具建材城,最近迎来了不少前来购物的香港消费者。 这个周末,有三分之一的客户都是来自香港。 一家主营吊灯灯饰的店铺负责人说。大批内地旅客也来到香港,令香港的旅游及零售市场气氛更加活跃。

  频密的交流合作热气腾腾。1 月,前海管理局在香港举行恢复通关后首场推介会,宝安区、市科创委、福田区也先后赴港开展 双招双引 工作,推动深港合作实现 开门红 。2 月初,深圳市领导已两次率队赴港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及产业、科创、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共促深港高质量发展。

  深港合作项目上马风风火火。在深圳开年召开的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266 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前海深港创新产业园、河套深港合作成果转化中心改造工程等助力深港合作的项目加快上马,为深港携手再添新空间新载体。

  港企北上,国际总部位于香港科学园的中慧医学成像,在南山区科技园建立了中国研发中心,并计划在深圳打造全国总部;深企南下,以数字化和智能化驱动的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公司晶泰科技,已开始筹备在 2023 年内将在香港数码港搭建人工智能干实验室 AIDryLab,作为晶泰亚太研发中心落地香港的第一步,结合晶泰在深圳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总部联动大湾区发展。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认为,深港口岸有序恢复正常通关,将全面促进深港两地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激活探亲、旅游、购物、商务、投资等需求,带动技术、资源、资本等要素加快融通,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

  这样的你来我往、热火朝天,是深港合作长期蓄力的必然结果,是两地抢抓机遇谋求发展进阶的双向发力。

  深圳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报告提出,积极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香港科学园等重大平台建设,统筹推进前海、河套、沙头角等重大平台建设,形成西、中、东全面对接的战略合作平台体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上任后首份《施政报告》多处提及深港合作,明确 北部都会区 是未来的策略发展据点,亦是驱动香港再创高峰的新引擎。

  在金融市场,深港交易型开放式基金积极实现互联互通,深圳 2022 年再次赴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 50 亿元;

  在司法领域,8 家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落户前海。香港律师在内地首宗民事案件去年 8 月在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开庭;

  在高等教育及科创领域,全国首个深港博士后联合培养项目在去年 11 月启动。福田区人民政府与香港城市大学将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共同建设香港城市大学物质科学研究院(福田);

  在文化教育领域,2022 深港澳青年文化交流周、2022 年深港澳青少年成长峰会、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论坛、首届深港澳青少年创意设计大赛等一系列交流活动在深开展;

  重大合作平台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战略性载体,对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起着创新试验、示范引领、引擎带动作用。

  不负使命。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城、国际法务区、国际人才港等建设进展迅速。深圳国际仲裁院化解商事纠纷金额居亚洲第一、全球前三。前海联合交易中心交易额 794 亿元,增长 1.4 倍。发布惠港 9 件实事,新注册港资企业 729 家,新孵化港澳创业团队 53 家。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作为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 科创森林 愈发枝繁叶茂。

  深港 联合政策包 、产业政策包和港澳青年创新创业资助计划三大新政策去年 7 月重磅发布。目前,河套合作区已落户重点科研机构、国际化平台和高精尖项目逾 150 个,初步形成世界 500 强研发中心、国家重大科研平台、香港高校科研、关键核心技术、深港 独角兽 企业、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等 六大科创产业集群 。

  与此同时,《加快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的实施方案(2022-2025 年)》去年 8 月正式发布,明确提出紧密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建设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的重要举措和未来发展目标。《罗湖深港深度融合发展白皮书 2022》明确规划了罗湖全域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推动深港两地深度融合发展,积极融入 双城三圈 。

  西有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中有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东有 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 ,更多深港重大合作平台正在深圳河两岸串珠成链,成为湾区融通的创新试验场。

  这是 2023 年开通的首条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线路,意味着中山乃至珠江西岸广大外贸企业可充分利用 两港合一 的组合模式,进一步缩减通关时效和降低物流成本。目前,深圳已与佛山、中山、珠海等 9 个地市开通了 26 个组合港。2022 年,深圳港通过组合港模式累计完成 21 万标箱的作业量,同比增长 86.22%。广东制造经由密集的珠三角河网和公路,联通深圳港口,以 通江达海 的方式走向世界。

  作为大湾区加速融通的重要链接点,深圳深度融入广东 一核一带一区 ,助力 湾区通 湾区融 ——

  强化广深 双城联动、比翼双飞 。广深共同参与共建的广深佛莞智能装备集群和深广高端医疗器械集群进入首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名单。2022 年春季学期广深两地市委党校中青班全体学员共同探讨 双城 联动 双区 建设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之路。

  深圳都市圈加快规划建设,推进深莞惠联动发展。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与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新材料领域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在临深千亿园区——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近年来引进的企业约 80% 来自深圳。

  望向珠江对岸,深圳不断促进珠江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强化前海与横琴、南沙等交流互动,推进深圳与中山 六个一体化 ,建设深珠合作示范区,共同打造环珠江黄金内湾。深江铁路预计在 2025 年建成通车,届时深圳前海与广州南沙将实现半小时高铁互联互通。中山正全力构建 深圳创新力量 + 中山产业基础 珠江口东西两岸产业创新链,珠海高新区也在积极探索与深圳南山区协同发展的新渠道、新模式。

  大湾区千帆竞发, 圳 引擎活力激荡。深圳响亮提出 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的目标,全面发力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战。不断 强身增肌 的深圳,核心引擎功能不断增强,正携手港澳和大湾区其他城市,推动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一步步从蓝图走向现实。

  (原标题《春涌湾区万里晴 ——写在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发布四周年之际》)

相关内容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