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Z世代都开始抗初老口服美容还会只是一阵风吗?
发布时间:2019-10-11 发布者:文案编辑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线上课程 “我想转行”,“对不起您的经验与我司运营岗位不匹配”

  线上课程 原型丑、布局乱?新人如何用Axure一步到位画出专业、标准原型

  华映资本是中国最早的文化产业基金之一,文化领域“头部投资厂牌”,重点关注文娱、消费、金融、企服四大赛道,管理规模超过60亿人民币。

  不懂技术怎么做产品?15天在线学习,补齐产品经理必备技术知识,再也不被开发忽悠。了解一下

  当代年轻人养生起来到底有多野?保温杯里泡枸杞、喝可乐时加党参、敷着最贵的面膜熬夜……一边作死一边自救,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践行的“朋克养生”。

  不可否认的是,大众越来越舍得在美容养生上花钱了。首先来探秘其中风很大的一支:口服美容。当越来越多的人包里备上了小红书同款小药盒,年轻人“要美更要健康”的最直接体现,是今年618天猫国际口服类美容产品成交额同比增长达到了惊人的2266%,多个品牌迎来数十倍爆发。

  华映资本独家呈现本期洞察,一同来看:我们为美氪金几多?口服美容赛道价值几何?

  比外抹更直接,又比动刀更温和——口服美容作为介于普通护肤和专业医美之间的新方式,顺应了中国消费者“以内养外”的传统观念,日趋流行。美容逐渐进入“口服+护肤”双管齐下的阶段。

  随之而来的是市场规模的猛增。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13-2015年间,口服美容市场规模增长了31亿元,是前两年的2倍。未来,预计中国口服美容市场将步入高速发展期,2022年将达238亿元。一块巨大市场正在形成。

  从最早的太太口服液到如今百花齐放的保健品市场,90年代至今国内口服美容发展史历经了从兴起——发展——短暂消沉——持续上扬的几个阶段:

  中国“内服养颜”概念的产生始于1992年“太太口服液”的上市。由于口服美容品在中国市场上比较少见,其一经上市就抢先占据了行业领先。但此时中国的口服美容风潮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兴起,多数产品主诉的直接功效并非美容,而是打着调理身体的旗号。

  2004年,日本品牌FANCL携胶原蛋白饮品进入中国内地,随后,另外两大日系品牌资生堂和DHC的胶原蛋白产品快速跟进中国大陆市场。中国企业紧随日系和欧美系品牌之后加入厮杀:2008年,Lumi、颜如玉等纷纷推出口服产品;2011年年初,丸美首次尝试口服美容产品。

  口服美容市场也经历过短暂的“欲扬先抑”。2013年8月,央视《焦点访谈》就曾质疑市场上部分胶原蛋白饮品的功效并对其生产成本进行披露,导致市场陷入萎靡。随后的2015年,随着跨境购物的带动,Swisse、POLA等品牌开始走进中国消费者视野,产品更加多元、良好功效和KOL的卖力带动,助推市场再次火热。

  直至今日,口服美容已成为2019天猫国际618期间国人受欢迎三大消费品类之一。据天猫国际官方数据,今年6.18在该平台上口服类美容产品成交额同比增长2266%。其中日本品牌POLA比去年同期销售额增长超过30倍,澳大利亚品牌Blackmores明星产品“烟酰胺”当天成交量是4月全月成交的2倍。澳佳宝、Venus recipe、Bechi 等品牌也增长惊人。

  以下篇幅中,我们试图从供给(产品)、需求(人群)以及供求两端的连接方式(渠道)层面,逐一分析市场特征。

  供给端来看,口服美容市场品类日趋细分和功能多元。除了消费者耳熟能详的胶原蛋白和葡萄籽外,鱼子酱类、玻尿酸类、烟酰胺类等品类进入消费者视野,长尾细分品类消费占比逐渐提升。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