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春节即将到来,为落实好中央“双减”政策,切实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维护家长合法权益,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度过平安、健康、有意义的寒期,请家长朋友科学理性选择校外培训,与您的孩子共度亲子温馨时光。为此,我们温馨提醒您:
当前疫情形势复杂,请您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谨慎选择校外培训,引导孩子自主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寒假学习任务,合理安排寒假生活,规划一个轻松而有意义的假期。如参加非学科类培训,请您积极配合培训机构做好有关疫情防控工作,教育孩子加强自我防护,戴口罩、勤洗手,不扎堆、不聚集。
远离“无证无照”培训机构,不参加以托管、家教、咨询及“一对一”“一对多”“家政服务”“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名义开展的非法(隐形变异)学科培训。不参加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以“素质拓展”“思维训练”等名义超范围组织的学科培训。国家“双减”意见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因此,在元旦、春节和寒假期间开展的任何学科类(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培训都是违规行为。
寒假期间,学生如参加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等非学科类培训活动,培训费应于临近课程开班前才缴纳,请您务必抵制培训机构给予的“折扣”、优惠预存等诱惑,不要超前缴费。家长在孩子参加非学科类机构培训时一次性缴纳费用不能超过3个月(或60课时);培训费务必缴到机构与银行签订的专用监管账户上,并积极索要合法合规票据,主动与培训机构签订《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现提供全市第一批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供家长参考。
如果您发现学科类、科技类、文化艺术类、体育类、托管类培训机构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可直接向属地教育、科技、文广旅、体育、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反映。同时欢迎您对校外违规的学科类培训进行监督举报,监督举报邮箱:。
我们诚恳地希望家长们能以孩子自身素质提升、个性发展为出发点,多听取孩子意见,选择孩子真正喜欢、感兴趣的培训内容,理性决定是否参加校外培训。同时,希望家长们从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角度,自觉抵制、监督举报一切非法培训,共同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