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大型鹅种的父母代种鹅产蛋数提高15%,商品代110日龄体重达到5千克。中体型白鹅配套系父母代产蛋量提高15%,商品代10周龄体重3.8千克以上,饲料转化率提高15%以上。肥肝型鹅父母代年产蛋量达到45个,产蛋量提高10%以上;商品代平均肥肝重量850克以上,料肝比低于25:1。
——番鸭、半番鸭:番鸭父母代产蛋数提高10个以上,商品代番鸭、半番鸭70日龄饲料转化率低于2.6:1,提高10%以上。半番鸭生产的个体肥肝重量增加10%。
1.明确适应我国各地需求的水禽新品种主要特点,制定相应育种方案,指导品种选育,持续选育已育成品种,扩大核心品种市场占有率,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禽新品种。
2.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育繁推一体化水禽种业企业,建立国家水禽良种扩繁基地,满足不同市场对优质水禽的需求。
3.制定并完善水禽生产性能测定技术与管理规范,开展水禽遗传数据分析,建立由核心育种场、商品代水禽生产性能标准测定场与种禽质量监督检验测试机构组成的性能测定体系。
4.开展水禽育种新技术及新品种产业化技术的研发,加快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及时收集、分析水禽产业相关信息和发展动态。
我国鸭肉市场以大型白羽肉鸭为主体,但是不同地区鸭肉的消费习惯、食品类型差异较大,需根据市场发展需求,开展区域性、差别化育种。
瘦肉型肉鸭以满足市场对分割鸭肉产品的需求为主要目标,以北京鸭为基础,重点选择体重、饲料转化率、胸肉率、腿肉率、皮脂率性状。综合评价各个商业品种的市场价值,为育种公司提供数据参考。
烤炙型肉鸭以满足我国不同区域对烤鸭品质的需求为主要目标,以北京鸭为育种素材,重点选育体重、皮脂率、胸肌率和肉品质性状。根据我国不同区域烤鸭市场的消费特点,制定相应育种技术指标,培育适宜的品种。
优质型肉鸭以满足我国不同区域市场需求为主要目标。盐水鸭、卤鸭、酱鸭等对肉鸭有特殊要求,选择以连城白鸭、临武鸭、吉安红毛鸭、三穗鸭、麻旺鸭等为遗传基础,开展相应的纯种选育、专门化品系选育,建立高效繁育体系。
鸭蛋在我国华南、华中、华东、西南地区有巨大消费市场,也是我国多种特色餐饮重要原材料。要根据我国蛋品加工、居民日常消费特点,培育不同类型蛋鸭新品种和配套系。
开展专门化品系选育。重点以绍兴鸭、高邮鸭、金定鸭、莆田黑鸭、龙岩山麻鸭、马踏湖鸭等为育种素材,培育高产、高饲料转化效率、早熟、体型小、青壳、高蛋壳强度、抗应激等蛋鸭专门化品系。在专门化品系基础上,组建生产效率高、蛋品质好的青壳蛋鸭配套系、抗逆性强的高产蛋鸭配套系等。
开展适宜笼养的蛋鸭新品系选育。重点以绍兴鸭和金定鸭为基础,开展产蛋量、抗逆、饲料转化效率等性状的选育。
从不同地区特色消费和加工需求出发,加强各地方品种的本品种选育,提高地方品种的整齐度与生产性能。在此基础上,筛选育种素材,定向培育生长速度快、繁殖性能高、饲料转化效率高、肉品质好、羽绒生长发育快、适合肥肝生长的各种专门化品系,开展配合力测定,培育能够满足区域性消费特点的鹅配套系。
对于浙东白鹅、皖西白鹅、马岗鹅、狮头鹅、伊犁鹅等低繁殖力品种,重点加强繁殖性能选育工作。对四川白鹅、籽鹅、豁眼鹅等繁殖力相对较高的地方品种,应重点围绕提高生长速度、饲料转化效率、整齐度等开展育种工作。加强鹅绒性能测定和选育,地方大型鹅种应加强肉品质选择。针对我国不同地区对鹅不同部位的偏好和需求,开展这些部位遗传参数估计,同时加强对各部位经济价值评估,为区域化鹅育种提供支持。
加强番鸭引进品种和地方品种的选育改良。大、中、小型番鸭选育指标主要为个体早期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羽毛生长速度、产蛋量和体形外貌。大型白羽番鸭、半番鸭主要市场目标为分割上市;中型番鸭、半番鸭主要市场目标是终端活禽批发市场;小型番鸭、半番鸭饲养日龄较长,主要市场目标是走优质高端市场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