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禽养殖业是我国的特色产业。我国水禽饲养量居世界首位,年出栏量约45亿只,占世界总量的80%以上。种业是现代水禽产业发展的基础,加快发展水禽种业,对于提高我国水禽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满足畜产品有效供给和多元化市场需求具有重要作用。为加快我国水禽良种培育步伐,提升水禽种业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水禽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制定本计划。
我国是世界上水禽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根据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共有地方鸭品种32个、鹅品种30个。我国水禽遗传资源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类型齐全、种质特性各异。肉鸭、蛋鸭、肉蛋兼用型鸭品种资源齐全;大、中、小型鹅品种分布于全国多省;番鸭有黑羽、白羽和花羽及大、中、小各种类型。基于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特点,经过多年的培育,我国肉鸭出栏日龄从早期的70天缩短到目前的40天,饲料转化效率由3.5:1提高到目前的1.9:1,自主培育的烤炙型北京鸭配套系完全占据我国中高端烤鸭市场。培育的蛋鸭品种500日龄的产蛋量超过300个,料蛋比低于2.8:1,并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抗应激性和抗病性,深受加工企业欢迎。自主培育的鹅新品种和配套系,繁殖性能较国外引进同类品种高40%以上。2018年,我国肉鸭出栏量达到35亿只,约占全球总出栏量的80%。成年蛋鸭存栏量超过2亿只,占全球蛋鸭存栏量的90%以上。鹅年出栏量超过6亿只。鸭肉和鹅肉年产量超过850万吨,仅次于猪肉和鸡肉,约占我国肉类总产量的10%、禽肉总产量的40%。鸭蛋产量占禽蛋总产量的近20%。
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我国水禽种业快速发展,为水禽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总体而言,水禽种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有国际竞争力的标志性品种,瘦肉型肉鸭品种主要从国外引进,占据我国同类肉鸭品种市场份额的75%以上;育种技术相对落后,关键育种技术长期未能取得突破,育种效率低;品种更新满足不了区域性多元化市场的需求;种源疫病净化水平参差不齐。今后一个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畜禽种业创新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养殖空间的压缩倒逼水禽育种创新,水禽种业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有必要制定全国水禽遗传改良计划,明确水禽遗传改良总体思路和任务,推动我国水禽育种高效创新,为我国种业和水禽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坚持“以我为主、引育结合、自主创新”的发展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育种效率与品种生产效率为主攻方向,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商业化育种道路,构建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创新体系,加速创新要素聚集,健全以核心育种场和扩繁基地为支撑的水禽良种繁育体系。坚持强化政策扶持,强化科技支撑,夯实生产性能测定、疫病净化和资源保护利用等基础性工作,全面提升水禽种业发展水平。坚持以国际视野谋划和推动水禽种业创新,加快培育自主品牌,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部分品种实现并行、领跑。
到2035年,建立完善的现代肉鸭、蛋鸭、鹅和番鸭商业育种体系以及半番鸭繁育体系,培育水禽新品种、配套系10个以上。自主培育的肉鸭品种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蛋鸭稳定在90%以上,鹅稳定在80%以上,番鸭和半番鸭达到50%以上。主流品种具有国际竞争力,能达到或者超过国际同期最好水平。
——肉鸭:瘦肉型肉鸭的75周龄父母代种鸭的产蛋数提高10个以上;商品代42日龄饲料转化率低于1.85:1,提高10%以上;瘦肉率达到30%,提高5个百分点。烤炙型肉鸭的75周龄父母代种鸭的产蛋数提高10个以上,商品代肉鸭42日龄在非填饲情况下,皮脂率达到36%,提高3个百分点。优质型肉鸭根据各地市场需求,在维持体重相对稳定、肉品质优良前提下,饲料转化率低于2.5:1。
——蛋鸭:高产优质商品代蛋鸭72周龄产蛋数提高到330个,青壳系的青壳率达到100%,总蛋重21千克以上,产蛋期饲料转化率低于2.5:1,提高10%以上,蛋壳强度提高5%以上。适宜笼养、抗逆强的蛋鸭配套系的商品代72周龄产蛋数提高到315个,饲料转化率低于2.45:1,提高10%以上,产蛋期成活率达到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