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请命,占据着天然的道德高位,容易获得舆论认同。以它为名,这个赛道的很多博主,如“铁头”、辛吉飞、刘雯等迅速积累起千万粉丝,飞升为流量时代的大网红。
但道德大旗,忌讳滥用。当掌握巨大社会动员力的“正义网红”们,将流量变现、带货抽佣作为最终目的,一切开始变味、变形。当带货出现问题,公众信任被透支,其构建的道德叙事也就摇摇欲坠。
“一莎”热衷于鸣不平。视频内容多围绕遭遇举报的国产动漫、利益受损的底层演员,展开社会批判,痛斥人心不古、行业畸形。
“正义使者”的美名,让“一个人的莎士比亚”拥趸者众多,全网拥有1500多万粉丝。伊利、海飞丝、珀莱雅、凯迪拉克、长城、蔚来等数十个知名品牌,都曾他和进行过推广合作。他的个人橱窗里,也带货过狗粮、咖啡、钙片等多种商品。
转型后的刘雯喜欢展示自己善良的一面,把关注公益事业、救灾扶贫等内容作为置顶视频。她强调自己的专业性,主页里放着自己做过电视台主持人、拥有刑法硕士学位的介绍。
辛吉飞和铁头的故事,公众更为熟知。2022年9月,创业失败的辛吉飞进入短视频领域,靠拍摄各种食品添加剂合成的牛肉粒、花生露、蜂蜜等,火爆全网;2023年5月,铁头开始发布“打假”
后续相关部门调查后发现,涉事企业并不存在以上问题。但“松哥”却因为这一系列冲突式、咆哮式的视频,吃到了红利。粉丝量从事发前的80多万,翻倍增长至170余万。
卖惨代表,以“凉山孟阳”、“赵灵儿”等百万级网红为代表,靠讲述悲惨身世迅速蹿升,后续在直播间售卖农产品。
对财富的羡慕与对悲惨的同情。但从内容创意角度,所有的社会心理展示都属于一种娱乐快消品,大众的新鲜感很容易丧失。更重要的是,这当中的“虚假捏造叙事”
据《中国新闻周刊》和《中国经济周刊》的相关报道,2022年左右,因大量博主涌入探店赛道,相关内容陷入了同质化困境,平台取消了探店的流量扶持。之后,大量美食博主转型成为探店打假博主。B太、辛吉飞等都因为打假内容一夜成名。其中B太3个月的时间里,粉丝就暴涨了300万,辛吉飞因“科技与狠活”系列收获数亿流量。惩治奸商成为网友最喜闻乐见的内容。
辛吉飞在成名后3个月后,开始接广告,随后直播带货。铁头首次带货的时间是2023年8月14日,这距离举报违规补课刚过10天。他以助农为主题,为多个商家代言销售农产品。“松哥打虎”在粉丝暴涨之后,也售卖起了白酒与3C数码产品。
因反对食品添加剂而走红的辛吉飞,是最早一批翻车的。2023年8月,打假人王海发微博举报他代言的可可驼纯骆驼奶粉含有违禁成分。次年9月,王海持检测报告再次发难,质疑由他授权账号推销的红薯粉条只检出木薯成分不含红薯成分。同年底,“松哥打虎”也加入战局,发布视频称辛吉飞带货的铁棍山药水晶宽粉,配料表造假隐瞒添加剂。后来,这一指控被相关部门证实。
他们无法回归“常规人设”,反而需要不断在公共表达上剑走偏锋,形成“表达加码—刺激销售—表达再加码—再刺激销售”的赌博式循环。
比如刘雯喜欢将带货内容巧妙地嵌入到热点或争议性视频中。在抨击中国电信的视频中,她提到“正在宁夏中宁筛选枸杞”,随后发布枸杞带货视频。她曾痛斥阿胶糕行业弄虚作假,产品不含阿胶,然后转头推荐起自己带货的小工厂出产的阿胶产品。
在销售羊奶粉时,她会用“你吃过的鸡这一生可能走过的路都超不过3米,你吃过的鸭子这一辈子都没有下过水”等夸张的描述,引发观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近半年,这种现象在刘雯的直播间越演越烈。去年8月起,刘雯开始对准某外卖平台的抽成、订单分配等问题,发布一些了不实言论。同年底,刘雯被北京互联网法院判决向该平台道歉。
然而当正义与否,变成了主播一个人的铁口独断,在无视法律和基本事实的情况下就做出宣判,粉丝很难从中收获到真相本身。
财富剧增的同时,质疑也紧随而至。近乎收割式的敛财销售,让越来越多人警惕起刘雯背后的“套路”。目前,刘雯的评论区已经开始大量出现“警惕式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