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晚8点,在接近零度的江心小岛靖江马洲岛上,来自中铁大桥局的500多名建筑工人正在加紧施工。这里是“世界第一跨”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北锚碇施工现场,在这里一节与20层高楼差不多高的钢箱,正在被小心地下放至地下67米处,成为世界最大体积地连墙锚碇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标志着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北锚碇全面进入难度最大、精度要求最高的关键施工阶段,为大桥高质量建设按下“加速键”。
张靖皋长江大桥连通张家港、靖江、如皋三市,跨江段全长7859米,其中南航道桥为主跨2300米的世界最大跨度悬索桥,大桥设有两个用作锚固主缆的锚碇,共同承担起“世界第一跨”的巨大水平缆力。
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北锚碇长118.05米、宽75.05米、深67米,面积约为20个标准篮球场,建成后将是世界最大体积地连墙锚碇基础,同时也将实现世界首创超大规模支护转结构复合地连墙锚碇基础。
“南航道桥北锚碇采用支护转结构复合地连墙基础,分为214个槽段,每个成槽垂直度控制在1/800以内。这相当于往地下挖一条1.55米宽、67米深的矩形深坑,上下误差不能超过8厘米,具有施工条件复杂、施工技术及施工组织难度大、安全风险和精度要求高等特点。”张靖皋长江大桥A2标南航道北锚碇现场技术负责人黄瑞鹤介绍,与以往桥梁不同,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锚碇地连墙,不仅前期起支护作用,后期还将转为永久结构参与结构受力,如同为锚碇加装了坚硬无比的“铠甲”。地连墙分47个互不相通的隔仓,逐渐由102个不同形状、节段的钢箱、112个钢筋笼围成,在地下逐步连接形成一座“回”字形“城堡”。通过化整为零,分阶段分隔仓施工,避免了扰动江堤的风险,但也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
为此,中铁大桥局项目团队多次召开施工专题会和现场办公会,提前协调人员、材料和设备,加强施工技术培训工作,不断优化施工工艺,确保各项工序稳步推进。钢箱起吊前,安环部、工程部、设备部、质检部联合对吊索具及吊点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吊装吊索具及吊点安全可靠。监控、测量人员对钢箱在下放过程中的姿态进行多次监测,保证施工的顺利精准下放。
“此次下放的为一字型钢箱,总长2.5米、宽1.35米、高67米,总重达80吨,钢箱分两个节段,在现场拼接、焊接成一个整体逐节下放,下放过程至少需要12小时。”黄瑞鹤介绍,目前,南航道北锚碇已经进入主体工程全面施工阶段,项目基地24小时不间断施工,确保每周推进6个槽段。整个锚碇基础工程预计将在2024年结束,之后进入地面工程施工阶段。
作为国家“十四五”期间重点推动建设的过江通道项目,张靖皋长江大桥地处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依托苏州、南通、泰州和无锡四大城市,在张家港、靖江、如皋境内跨越长江,推动跨江融合发展。大桥建成后,将对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优化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推进扬子江城市群建设和跨江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张园 秦玥 路娜 辛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