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有什么联系&区别?(6)
发布时间:2019-09-10 发布者:文案编辑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犹太人的历史对所有的基督徒都具有伟大的意义。基督教应感谢犹太教关于除耶稣外,还有独一的神、活的上帝、《圣经》《旧约》(它为《新约》铺平了道路),以及阐明生活目标和历史意义的历史观。《新约》中的〈福音书〉是有关一世纪之初居住在犹太和加利利的犹太人生活的写照,其主人公是生活在自己家乡的犹太人。客观的历史学家必然会把基督教看做是犹太人智慧的结晶。

  长期以来,由于犹太教和基督教信仰一神教,反对偶像崇拜,因此同样受到罗马统治者的歧视和迫害。早期基督教的信徒主要成分是劳苦大众,反对罗马帝国尤其激烈,所受的打击也愈严重。基督教的救世主耶稣,就是因为不满罗马当局的暴虐统治,四处宣传一神教教义,而被罗马派驻巴勒斯坦的总督彼拉多(约于公元十四~三十七年间)处以极刑,钉死在十字架上。但是公元二世纪后,许多富人加入了基督教,并逐渐夺取了教会的领导权,使基督教发生了性质上的改变。教会开始奉行温和路线,把耶稣描述成卑微恭顺、逆来顺受的代表,极力宣传不抵抗主义,号召信徒:「爱自己的仇敌」,「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胁的话」。罗马统治者看到基督教已经失去反抗性,再也不会对其统治造成威胁,于是也改变了对基督教的态度,逐步由迫害转变为扶植和利用它。公元三九二年,罗马统治者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同时下令禁止异教信仰,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也皈依了基督教。这样基督教一跃而成为统治者的宠儿,迅速发展为全欧洲、乃至世界性的宗教。而犹太教此后仍局限于在犹太人中发展教徒,变成道地的犹太人的宗教,宗教势力上的彼消此长,决定了犹太教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受到愈来愈严重的迫害。

  事实上,基督教从非法走向合法的过程中,与「母亲宗教」犹太教之间的矛盾愈来愈尖锐。为了争取更多的犹太人脱离犹太教,改奉基督教,同时也为了讨好罗马统治者,便竭力诋毁和攻击犹太教,为大肆迫害犹太教制造舆论。

  基督教创始人为了淡化犹太教对基督教的影响,首先就把犹太人的《圣经》称为《旧约》,而将基督教添加部分称为《新约》。其言下之意是,上帝与犹太人订约的事已成过去,现在上帝已同基督徒订立新约。就这样,基督教创始人在肯定犹太人《圣经》的同时又否定了它,在应用它的同时又取代它。他们通过宣扬旧的契约实际上已被新的契约所代替,而证明上帝已经唾弃了过去认定的选民犹太人,而把他对人类的爱转向了基督徒。《圣经新约》是耶稣死后百年,由基督教会编写的经典,集中地记载了基督教对犹太教的种种诋毁与攻击。在《新约》的〈马太福音〉、〈马可福音〉、〈约翰福音〉中,多处指责犹太人是与魔鬼有关联的人,是受恶魔驱使的人,又是恨上帝的人,是杀害先知的人,死不改悔的人。因此作为「上帝选民」的犹太人已被上帝抛弃,被逐出了天国。

  当时基督教对犹太教发出的众多指责中,影响最为深远、攻击最为恶毒的为指责犹太人是杀害耶稣的凶手。这是《新约》中反犹言论的最核心部分,成为日后基督徒仇恨犹太人的最主要原因。《新约》中的四大福音书:〈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都把耶稣的被害归罪于犹太人。归纳起来,四大福音书大体上是这样说的:耶稣原为犹太教徒,但不按照犹太教的传统布道,他修正摩西戒律,甚至向人们宣传他具有显示神迹的能力。因此招致正统犹太人的不满和嫉恨。这一年逾越节的前夕,他按照古代先知预言过的方式,骑驴进入圣城耶路撒冷。入城后,他洁净了圣殿,并在殿中宣讲福音。由于叛徒犹大的出卖,耶稣就被犹太祭司捉拿,押往犹太教公会受审,受审期间,耶稣不仅遭受侮辱,还被毒打。为了置耶稣于死地,犹太祭司和长老把他捆起来交给当地罗马总督彼拉多处置。彼拉多本想释放耶稣,却遭到犹太人的坚决反对。不得已,彼拉多下令判处耶稣死刑。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