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影场短剧短片产业基地启用服务朝阳区建设国际一流影视制作基地
发布时间:2025-09-11 发布者:文案编辑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9月9日,AIGC短剧短片产业场景创新荟暨醉影场短剧短片产业基地成立活动在醉库国际文化创意园举办。作为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和北京市朝阳区重点支持打造的首个专注微短剧、短片等影像服务的“短剧短片产业基地”落地关键活动,本次活动着力推动AI前沿技术与短剧创作、拍摄、制作全链条深度融合,创新“短剧+文旅”场景联动模式,激活区域资源,以影视空间改造升级实现存量资产提质增效,构建起“科技赋能产业、产业激活消费、消费反哺区域”的多元价值生态。

  朝阳区作为首都影视产业的核心集聚区,已汇聚文化企业超10万家、影视企业3274家,形成高效的产业协作网络,具备丰富的产业资源,为短剧短片产业培育提供了优质土壤。立足于当前短剧短片产业制作周期短、传播效率高、市场需求旺这一发展机遇,在朝阳区与崔各庄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醉影场短剧短片产业基地依托朝阳区“文化+科技”政策与崔各庄乡驻地产业资源,联合北京文化产业园区协会,全面整合场景、人才、资本等核心要素,聚焦实景拍摄分散、服务碎片化等行业痛点,通过集中优质场景、提供全链条服务,着力完善北京短剧短片产业专业化、集约化发展载体建设,创新构建服务体系,服务朝阳区建设国际一流影视制作基地,助力首都文化产业在新视听领域实现高质量突破,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

  朝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冯志明在致辞中表示,朝阳区积极响应“北京大视听”发展战略,依托区内丰富的影视资源、强劲的创新动能和汇聚的国际要素,以AIGC视听产业创新中心为核心引擎,全力构建AIGC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国际一流影视制作基地。要积极探索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推出更多具有创新性、高品质的AIGC短剧短片作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挖掘AIGC在剧本创作、视频生成、虚拟拍摄、智能配音、个性化推荐等短剧短片全链条中的应用潜力,推动技术价值向产业价值转化。大力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各方资源的对接与整合,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AIGC短剧短片产业高地。

  国家文创实验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鹏发布了朝阳区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举措。该举措以推动区域文化产业整体转型升级为目标,不仅精准覆盖短剧短片产业从创意孵化到落地运营的全流程需求,更着眼于AI+视听、数字内容、文化科技融合等前沿领域的协同发展,助力朝阳区构建更具竞争力、更富创新活力的现代文化产业生态,持续巩固和提升首都文化中心功能。

  当天,醉影场短剧短片产业基地正式启用,基地计划以“光影为媒、场景为链、人才为核”,通过常态化举办短剧创投会、人才工作坊、社区影鉴会及场景探秘行等多样化活动,持续构建短剧短片产业生态。

  活动现场,基地服务联盟及生态伙伴代表举行了签约仪式,涵盖平台机构、技术企业、制作公司等全产业链代表性企业,进一步完善了基地从创作到发行的全链条生态,为产业协同发展奠定基础。

  目前,已有20余家头部企业已正式签约、入驻基地。同时,依托崔各庄乡人民政府及北京文化产业园区协会,醉影场短剧短片基地联合中国电影博物馆、民航博物馆、铁道博物馆、王府井奥莱香江小镇、红砖美术馆、万荷文创园、浩华文创园、塑三文创园、圣露庄园、中信国安影视基地等30余个场景协作单位,共同发起“崔各庄地区短剧短片产业服务联盟”,构建多维度拍摄场景。

  据介绍,醉影场短剧短片产业基地位于朝阳区崔各庄乡醉库国际文化创意园内。基地创新性地将工业遗存升级为光影舞台,构建了包含场景库、剧本库、人才库、资源库、资本库的“五库一网”数字服务体系,提供从编剧服务、场景预约到投资引荐、后期承制的一站式支持,并规划建设数字虚拟影棚等前沿设施,整合北京本地100余家、全国1000余家合作拍摄场景。预计未来3年内,基地将吸引200余个剧组入驻,创造2000余个直接就业岗位,带动餐饮、住宿、交通、文旅等综合消费,形成“企业集聚、资源共享、产业联动”的生态闭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