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却下水晶帘背后真相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2-25 发布者:文案编辑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视频中,一头憨态可掬的黄色小醒狮在路边练舞,巧遇一支专业舞狮表演队路过,队员看到小醒狮后热情捧场,自发地为小女孩敲锣打鼓,呐喊助威。听到锣鼓声响起,小醒狮忽闪着眼睛、跃动着身躯,时而摇头摆尾,时而爬上摆在地上的矿泉水箱腾空跃起,勇猛灵活,动作神态惟妙惟肖宛如真的“雄狮”出巡,狮头里面露出了一个女孩稚嫩可爱的脸。

  这场不经意间的相遇,大狮子有样,小狮子有礼,偶然的瞬间与必然的热爱,碰撞出传承与坚守的火花,传递出源源不断的惊喜,让我们看到非遗永流传,醒狮正少年。

  揭阳市委书记王胜强调,要围绕“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标,加快推进活力古城建设,持续擦亮“文化揭阳”名片。揭阳作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有着丰厚的历史文脉、灿若繁星的文化遗迹,以青狮、英歌舞、潮剧、南枝拳等特色文化为代表的揭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做好非遗传承,任重道远。如何守住初心、顺应时代、敢于创新,让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并绽放光彩,值得思考和探索。笔者认为,非遗传承的未来,核心在青少年。

  近年来,揭阳非遗保护工作立足本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努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创新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就现状而言,传统非遗技艺大多依靠家族式传承、手传心授,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不少非遗技艺面临“断层”“失传”的风险……7岁小女孩街角舞狮互动,值得点赞,年轻人与非遗的双向奔赴,既迸发出无穷的生命力,又展现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

  英雄出少年,青年作为新一代的非遗传承者必须得到充分重视,要积极调动起青少年传承的热情,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责任感。

  首先,教育局、文化馆等有关单位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让非遗在学校落地常态开展,打造成揭阳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名片。通过抓好学校活动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揭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特色戏曲资源优势,开展非遗宣传、非遗教学、非遗展演、非遗课程、非遗讲座、非遗工作坊、戏曲进校(进课堂)等一系列“非遗进校园”活动,进一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普及和传承。

  其次,要顺应时代,敢于创新。非遗的保护传承,重在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对于青年非遗传承人来说,把传统技艺和新时代的生活审美结合起来,需要做出更多适合当下生活场景的创新,但创新亦要守正,要坚守其本味,不可华而不实。此外,还需要具备新媒体思维,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提升改造和广泛传播传统技艺,让其更加贴近生活,从小圈子逐步走向大市场。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传承非遗,他们各显其能,正以自己的方式让古老的非遗充盈起澎湃的青春活力。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在非遗传承上,青年非遗传承人还必须要执着专注,苦练技艺。非遗之所以珍贵,不仅源于其所传递出的历史厚重感,而且源于精妙的技艺、高超的水平。要掌握甚至精通一门传统技艺不可能一蹴而就,拼的是日积月累、勤学苦练,须怀有敬畏之心、耐得住寂寞,埋头虚心学习、苦练过硬本领,以“工匠精神”要求自己,用精湛的技艺传承非遗之美。

  岁月流转,优秀的非遗文化,历经时空的沉淀,正逐渐焕发光彩。期待有更多揭阳年轻一代加入非遗的活态传承中,以活力、细致、新颖,赋予非遗文化新生命,并逐渐成长为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让这些从时光深处走来的非遗,洋溢出满满的青春气息。

相关内容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