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快的”(2)
发布时间:2019-09-10 发布者:文案编辑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这样看来,快的的“养料”正不断被滴滴吸收,而其保留的原有业务更像是自生自灭。在网上搜索不难发现,快的打车APP早已消失不见,最后的更新时间停留在了2015年11月。

  两家曾经打得不可开交的专车软件更是同门不同命。2016年3月,多位用户向媒体抱怨一号专车叫车响应率低,账户中的钱又迟迟不能提现。

  到了2017年1月,勉力运营的一号专车软件在网络上停止了更新。而滴滴专车则摇身一变,2018年6月更名为“礼橙专车”重新上线。

  2015年4月,据《华尔街日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滴滴、快的即将完成合并后的首轮融资,原快的打车管理团队将借此套现退出管理层。该人士同时透露,快的打车管理团队出售股份的决定,是其在合并后公司的运营中退居次位的计划的一部分。

  有业内人士据此推测,此前对外宣称的“联合CEO”制度,可能只是避免影响内部人才的稳定性。36氪在去年10月的一篇文章中,也提及滴滴快的的合并,称“滴滴快的合并,快的高层几乎全部清退出局”。

  事实上,快的不过是在复制前人经验。2012年,优酷、土豆两家视频网站宣布合并,土豆同样换股退市。毕竟一山难容二虎,从历史实践来看,大部分企业的“联合CEO”制度终究会被首席CEO取代。

  至此之后,“快的”二字鲜少出现在媒体报道中。据启信宝显示,2015年8月,快迪科技的法定代表人由吕传伟变更为程维。当年9月,滴滴快的正式更名为“滴滴出行”。

  易主后的快的更是沦为了滴滴的试验田。据新浪科技报道,快的杭州团队主要负责孵化创新业务,此前的代驾、顺风车业务都由杭州团队负责。此外,快车业务也率先在一号专车上进行尝试,之后才上线滴滴产品端。

  除此之外,无冕财经研究员通过查询启信宝发现,快迪科技还发生过两次经营范围的工商变更。

  2017年11月,快迪科技的经营范围增加了“自有房屋租赁”;2018年11月,又增加了“批发、零售:电动工具、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自行车配件、汽车配件、摩托车配件”。

  事实上,2019年以来,快迪科技并非是滴滴内部法人变更的第一家子公司。据《中国企业家》消息,1月22日,杭州快智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由滴滴高级副总裁兼网约车公司CEO付强变更为赵辉,监事张博、董事柳青、董事长程维、董事陈汀均退出。有业内人士认为,快迪科技等非核心子公司的法人变更并非重大的人事调整,有可能是业务国际化挑战在即,程维、柳青等滴滴高层不想花更多时间在公司内部流程上。

  如今看来,2015年竟成了快的与滴滴的命运分水岭。滴滴早已成长为庞大的移动出行独角兽,而快的已然消失在滴滴背后。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