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升汽油等于多少吨是这样理解吗?
发布时间:2023-01-28 发布者:文案编辑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意思是说,即便亲人之间有深仇大恨,在遇到外人欺负的时候,仍旧要团结在一起,维护家庭的利益。一个分不清“内外”的人,才是家庭里真正的“仇人”。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喜欢争强好胜,可能连兄弟姐妹也不放过。当一个人很老了,生命也进入倒计时了,就会发现,需要放下恩怨,向往简单的美好。或许,这是生命回归的一个过程吧。

  有一天,子路的父母想吃米饭,但是家里一粒米都没有了。子路翻过几座山,到亲戚家借了一点米,煮了两碗米饭,端给父母。

  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认为父母在自己家多吃了一顿饭,自己就亏本了。不是他们家里无法承担饭钱,而是他们认为,“父母不是一个人的父母,不能独自赡养”。经过一番权衡利弊,赡养父母就变成了“心不甘、情不愿”的事情了。

  为了公平起见,兄弟姐妹会在一起商议,如何分担赡养父母的义务。如果兄弟姐妹不和睦,是难以商议出圆满的结果的。毕竟,两碗水无法百分百端平。

  比方说,父母在儿女家轮流吃饭,一个月一轮,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父母生病了,医药费谁都不愿意给。万一父母生病了,就一直往后拖,等到了月底,直接送到下一家,“医药费”的问题也送出去了。

  看过一个故事:邓雪桂老人,年轻的时候随军去了台湾,后来他常常回到家乡,接济穷苦的亲戚和乡亲。

  在老人九十多岁的时候,给家住湖南的侄儿邓友爱打了个电话,希望能够让侄儿养老。因为他没有结婚生子,年纪大了,难免孤独,生活也非常不方便。

  本是抱着试一试看的态度,哪怕侄儿拒绝了,也没有关系。但是侄儿却爽快地答应了,还说,家里有很多间房子,随便住哪一间,都可以。

  如果兄弟姐妹彻底断交了,那么侄儿、侄女、外甥照顾长辈的故事,就肯定不会发生。因为仇恨会一代一代传递下去。

  如果你只有一个儿子或者女儿,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儿女去了外地发展,你是否可以依靠距离很近的晚辈呢?

  不管怎样,我们都不能让仇恨代代相传,家庭的矛盾,不是“传家宝”,也不需要“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道理。

  当一个人的眼睛,紧紧盯着父母口袋里的钱、看着兄弟姐妹的家庭财富的时候,说明他的格局,就是一个家庭那么大,根本就没有勇气走出去,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读者“老张”说,他和兄弟姐妹本来没有任何仇恨。去年,哥哥的儿子结婚,在广州办喜宴,一大家人都去凑热闹。

  哥哥待客的时候,对家人比较冷漠,也没有特别的安排。老张的姐姐很生气,说了几句闲话。没想到,哥哥回复了一句:“都是一家人,哪有那么娇贵?”从此,亲人就极少来往了。

  不管是父母很偏心,还是兄弟姐妹之间产生了口角、互相借钱,如果你一直怀恨在心,就说明你的格局不够大,把小事看得太重了。

  也就是说,那些不愿意供养父母的人,家里富得流油,饭菜吃不完,倒进垃圾桶里、送给过路的人,也不愿意送给父母。其内心有多狠毒,可见一斑。

  在我的老家,有两兄弟家争吵不休,起因是家里有一块菜地,说不清当初分给了谁。父亲说,给了老大;母亲说,给了老二。

  前前后后,折腾了几个回合,事情还是没有说清楚。万不得已,只能把菜地闲置,兄弟二人,谁都不管。村里人闻言,窃笑不止。

  都说,团结就是力量。当一家人都很团结的时候,外人不会欺负你;如果家庭是一盘散沙,外人就会虎视眈眈,有机可乘。

  电视剧《我的兄弟姐妹》里,有一句台词:“我们本是天上的雪花,落在地上,化成水,结成冰,就再也分不开了。”

  都是血脉相连的亲人,哪有什么“内外”的区别。就算隔着几座城市,仍旧可以常常联系,可以找机会聚一聚。

  亲情是最天然的感情,就像泉水一样,只要生命还在,就会源源不断地涌出“感情”。当一个人很老了,还能听到兄弟姐妹的问候,就是莫大的安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