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40年,对我国而言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迎来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也使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进入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我国的众多经济支柱产业中,外贸经济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我国对外的经济政策一直都处于开放状态,但是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
尤其是印度尼西亚单方面与我国单方面中止了合作,将千亿元的大单转送给美方,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使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最终的结局如何也令很多人持观望态度。很多人好奇:印度尼西亚为何会做出这种抉择?不妨通过以下的动态回顾整个事件的发展历程。将千万贸易大单送给美方的印度尼西亚最终结局将走向何方?
对印度尼西亚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该国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群岛,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显示,注册的岛屿数量高达17,000个之多,相比于其他的产业而言,因为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整体的工业发展水平相对是比较落后的,该国的经济增长主要聚焦在旅游业和对外经济贸易上。然而,因为近三年疫情的影响,使其旅游业处于下滑的状态,出口贸易也成为了其主要的经济支柱。
在印度尼西亚的众多商品中,棕榈油和镍矿是出口相对比较受欢迎的产品,我国每年从印度尼西亚进口的镍矿数量是非常多的,通过对我国、欧洲等众多的出口外贸的数据统计显示:印度尼西亚将近50%的劳动力都是由这两个地区供应的。
随着欧洲对环保经济的关注,我国的工业体系也逐渐被调整。棕榈油虽然产量非常高,但在环保问题上一直备受争议,从2020年开始欧洲工业产品中,棕榈油逐渐被踢出局,这也使印度尼西亚的外贸出口业务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只能依靠出口镍矿这一产业。
在这种状态下,按理说应该与我国的关系和合作更紧密,如果没有了我国的支持,GDP的数字也会受到影响,但是印尼方并没有如大众预期的一样,反而单方面叫停合作,这样的局面是很多人看不懂得,然而印尼方心中也有隐藏的小算盘。
印度尼西亚选择停止对我国的镍矿出售,也是为了本国经济的长久发展考虑,棕榈油在出口领域受到限制,使其经济遭到了全盘的打击。
为了避免过度依靠外贸出口,印度尼西亚想要重新建设工业体系,但因为设备陈旧,工业体系落后,没有办法达成这一愿望。
众所周知,镍矿是作为矿物原料进行出口的,假如可以进行深度加工,不仅能解决印度尼西亚就业难的局面,同时也能提高原材料转化成商品的价格,从而能进一步提高国内的GDP。
在这种状态下,印度尼西亚希望我国帮助建设工业体系,从而能解决大量就业的问题,将镍矿以商品的形式重新出口到我国。
如此一箭三雕的举措,对我国并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反而耗时耗力,提高了进口商品的成本,面对印度尼西亚的需求,我国果断拒绝,面对这一局面,印度尼西亚又将何去何从?
要知道,我国虽然每年都从印度尼西亚进口大量的镍矿,但是,这一资源在国际上并非紧缺的资源,在全球的分布是比较多的,虽然我国拒绝了印度尼西亚的请求,依然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得这一资源,比如菲律宾、澳大利亚、我国的大陆,都是有一定镍矿产量储备的。
想要我国帮助建筑工业体系的愿望落空,印度尼西亚再次将视线聚焦在美方身上,然而,这一小心思马上被美方识破,得到的结果自然是与我国相同的,如今这份冲动的苦果也只能暗自咽下,只能通过低价的优势继续完成外贸出口,从某种程度上,使经济效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
印度尼西亚主要通过出口棕榈油和镍矿产业作为外贸的两大支撑,现如今两条大腿都处于不稳固的状态,虽然印度尼西亚想要使本国的经济稳中有升,快速改变依靠出口的局面,但由于印度尼西亚单方面终止合作的想法过于武断和急切,即便是要讨好美方,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暗自承受,默默地吞下苦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