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青岛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一派繁忙景象,智能吊装设备有序运转,将标有“中亚专供”的集装箱精准装载至国际公路运输(TIR)车辆。作為中国唯一面向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开展地方经贸合作的国家级平台,该示范区已实现中俄、中吉乌、中哈、中白4条TIR线路的常态化运营,覆盖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主要国家,承运商品涵盖40个大类。这一高效物流场景的背后,正是TIR系统的支撑——该系统以联合国《国际公路运输公约》為框架,凭借标准化通关文件与智能关锁技术实现“一次申报、一单到底”,大幅简化了通关程序、提升了跨境通行效率,有力推动了多边贸易与运输的便利化和安全化。
最新数据显示,当前TIR通道建设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未来3年计划将TIR线路拓展至10条,逐步织就覆盖欧亚的跨境物流网络。依托数字化调度系统,中国东部至中亚部分线路的运输时间已从原先的20余天缩短至12天左右。100台投入运营的智能中置轴侧帘车经结构优化后,容积提升15%,单次可多装载3个标准箱﹔车载物联网终端能实时监控温度、湿度,為冷链商品提供全程品质保障。这种“数字物流+跨境电商”的融合模式,不仅展现了技术创新对物流效能的提升作用,更标志着上合组织区域经贸合作迈入了制度型开放的新阶段。
如今,“数字物流+跨境电商”模式已成功搭建起“东亚—中亚—欧洲”闭环物流网络:在中国胶州中心站,TIR跨境公路运输与中欧班列实现“无缝换装”﹔示范区运用区块链赋能的数字化关务系统,推行“一次申报、多式联运”,既显着提升了通关效率,又降低了物流成本——海关高级认証(AEO)企业的平均查验率低至0.33%,仅為常规企业的五分之一,综合通关效率提升超60%。2025年上半年,凭借基於国际规则的合作环境与高效的多式联运体系,示范区成功吸引数十家跨国企业将区域物流中心设在此地,迎来了可观的投资与先进技术,也充分彰显了其作為上合组织国家物流枢纽的强大吸引力。
在区域產业链协同方面,TIR运输也為企业与成员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中国部分企业借助TIR跨境运输,将运至中亚、俄罗斯的物流成本最高降低40%,运输时间较传统海运缩短约60%﹔2024年,哈萨克斯坦通过中欧班列对华出口粮食13.8万吨,佔其农產品输华总量的一成以上﹔乌兹别克斯坦的棉纺织品借助中乌专线物流,在华上架周期从45天大幅压缩至15天。在產业链协同层面,汽车零部件、电子元件等中间品成了跨境电商新增长点,标志着区域合作正从商品贸易向產业链深度融合升级,通过降成本、提效率、拓品类,实现了上下游產业链的互利共赢。
面对成员国间基础设施不均衡、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存在差异等现实挑战,上合示范区持续推进机制创新。正如上合示范区管委会负责人所言:“机制创新是破解合作难题的钥匙。”在通关便利化方面,示范区与哈萨克斯坦协同开展“预检放行”新模式试点,通过“境内提前验关、边境直接放行”的流程优化,显着提升了口岸通关效率﹔在标准协调层面,联合多国推动跨境电商商品分类与编码标准化,减少了因规则不一致导致的贸易摩擦﹔在绿色发展领域,积极探索电动化运输工具在跨境物流中的应用,助力国际道路运输的低碳转型。这些创新实践有力推动了《上合组织国家地方经贸合作大会青岛倡议》中“构建区域数字贸易生态”愿景的落实,通过通关、标准与绿色物流等多方面的机制协同,為深化上合组织经贸合作持续注入新动能。
上合组织“数字物流+跨境电商”的实践探索,核心在於通过规则协同,实现基础设施“硬联通”与制度标准“软衔接”的融合,既顺应了全球经贸“对话优於对抗、规则优於强权”的主流趋势,也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稳定可持续的可行路径——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中,基於互利共赢的规则共识将开创稳定发展的新格局。
我国已进入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阶段,建筑节能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门窗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建筑节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人民网北京9月11日电 (记者夏晓伦)清晨六点,北京朝阳区的李先生通过手机下单的新鲜果蔬已配送到家,这是即时配送服务的日常写照﹔与此同时,山西临猗县的果农正在电商直播间裡打包刚採摘的苹果,这些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全国的鲜果,将在48小时内出现在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这两个跨越城乡的消费场景,正是当下我国电商平台激活多元消费的缩影。…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