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组数据,见证着“V蓝北京”主题宣传活动(以下简称“V蓝北京”)的品牌影响力,也让我们看到,首善之区的绿色低碳生活图景徐徐展开。
“为了我们北京,也为那绿树成荫,让我们齐努力,共创这V蓝北京”这首朗朗上口的活动主题曲《V蓝北京》,唱出了北京人的文明新旋律,也道出了这座千年古都的城市温度与人文风貌。
2013年启动“文明北京 蓝天行动”主题宣传实践活动,2015年推出“V蓝北京”标识,2016年至今,陆续推出环保日记平台、广播线、话题挑战等线上产品,组织开展主题展览、文明公开课、公益跑、徒步大会、辩论赛等线下活动
十多年来,首都文明办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团市委、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深入推进“V蓝北京”主题宣传活动,与城市治理相融合,紧紧抓住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全国生态日、世界无车日、供暖季等关键节点,线上线下同步推进,大力倡导以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公益、积极参与绿色环保志愿服务活动为核心的“三绿色一志愿”环保理念,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同。2020年11月30日,“V蓝北京”写进了《北京市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方案》,成为首都绿色文明新生活的一张“金名片”。
值此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和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改进创新的重要一年,2024年“V蓝北京”主题宣传活动,以“践行绿色低碳 共享健康生活”为主题,从生活细节、微小行动、实用知识等方面入手,注重日常实践养成,持续推动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理念融入市民生活。
在7月24日举办的绿色生活推介会上感受低碳度夏的生活美学,在8月15日全国生态日里探访“城市绿肺”的生态智慧,在9月22日世界无车日里邂逅绿色骑行的浪漫金秋,在供暖季的11月22日学习安全过冬的生活常识“V蓝北京”一直倡导让生活变得可持续的环保理念,和长期引导大家形成的文明健康生活方式,通过一场场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正在京畿大地变成生动实践。
从天人合一、仁民爱物到知足知止、惜物养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老智慧和价值观往往为现代文明的发展提供有益启示。今年,“V蓝北京”充分挖掘古今文化精髓,通过“文化弘扬+文明培育”的创新模式,借由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表演、诗歌朗诵、趣味演讲、知识科普、倡议发布等形式,增强公众的低碳意识、启发公众对健康生活的向往,鼓励更多群众投身首都生态文明建设。
广大市民朋友通过亲临活动现场或收看网络直播的方式,在李白、老舍的经典诗篇里学习通达畅快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环保的文明理念,在意韵悠扬的北京琴书中凝聚“人民城市人民建”的主人翁意识,在演播艺术家们的深情诵读中,勾勒天更蓝、水更清的美好愿景,这些逐渐形成的绿色生活新理念、好意识、大愿景,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进人们的衣食住行。
台上讲得神采飞扬,台下听得津津乐道,“听着风趣幽默的故事就把知识学到手了。”每场活动中,除了精彩荟萃的文艺表演,还有贴近大众日常的健康生活良方:从自带水杯、适量点餐、绿色出行等减碳妙招,到正确使用电热毯、电动自行车等家庭消防安全常识;从莫言笔下简朴生活的闲适怡然,到自家露台植花、种菜、养鱼的野趣之乐;从投身文明养犬引导、参与小院美化等环保公益事业,到积极参与扫雪铲冰志愿服务切实推动市民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践行者和引领者。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也是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为了让更多市民网友感受到“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的幸福感,鼓励大众投身首都生态文明建设,“V蓝北京”在金秋时节,带领大家完成了两次户外打卡。
8月15日全国生态日当天,京津冀三地代表,在北京南中轴线上的“城市绿洲”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寻着昔日皇家苑囿的历史足迹,沉浸式探访通过生态修复、环保技术和废旧物改造获得“新生”的大红门御道、小动物藤雕、保留原貌的人民路、绿荫环绕的森林书屋和利用建筑垃圾改造的59米高飞雁台等景观,在满园葱茏青翠间共享绿色智慧,共话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助推京津冀三地“两山”理论的实践创新。
“驰骋在江河畔、绿道间,享受大自然的馈赠。”9月22日世界无车日当天,在聆听过一场酣畅淋漓的绿色生活主题诗会后,上百名骑友踏上大运河生态骑行之旅,壮观的骑行队伍和壮美的运河胜景交相辉映,人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畅享着有氧运动的快乐,也将“慢行优先 绿色优先”的文明健康理念入脑入心。“骑行不仅是一项健身运动,更是市民近距离绿色出行的好选择。”骑行爱好者张先生说。
多年来,“V蓝北京”坚持选典型、树标杆,广泛开展优秀环保公益组织、绿色生活好市民评选,一批批先进典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动越来越多的市民自觉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积极投身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2024年“优秀环保公益组织”“绿色生活好市民”选树活动,在各区、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组织推荐、专家审议、线年“优秀环保公益组织”;200名个人获评2024年“绿色生活好市民”。
无论是仅用一段轻松幽默的快板表演就教会大家如何把纸袋变为收纳盒的天津市手工艺品达人徐国荣,还是用瓜子皮绘制13米长《清明上河图》的74岁北京民间艺人刘宝翠,抑或是利用废弃物打造“零碳小院”的58岁“2023年绿色生活好市民”李金萍正因为不断涌现出这样积极贯彻落实《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自觉践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大力弘扬节约低碳理念、热心投身环保公益事业的优秀组织和先进个人,才能有一个个闪着光的绿色生活典型脱颖而出。
线下丰富多彩、线上“V蓝北京”线万网友关注年度公益宣传片,线上公益海报刷屏朋友圈,超1317万人次参与抖音话题挑战“V蓝北京”随手拍,以晒出图片、视频、手工艺品等形式掀起健康生活新风的线上征集展示活动,让生活可持续、让环境更美好的绿色发展精神持续接力传递。
新征程上,首都文明办将围绕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常态化引导市民自觉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提升投身首都生态文明建设所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推动“V蓝北京”日渐成为全年龄段群体可参与可借鉴可共鸣的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分享平台,不断深耕有情怀有担当的公益品牌形象。
一组组数据,见证着“V蓝北京”主题宣传活动(以下简称“V蓝北京”)的品牌影响力,也让我们看到,首善之区的绿色低碳生活图景徐徐展开。
“为了我们北京,也为那绿树成荫,让我们齐努力,共创这V蓝北京”这首朗朗上口的活动主题曲《V蓝北京》,唱出了北京人的文明新旋律,也道出了这座千年古都的城市温度与人文风貌。
2013年启动“文明北京 蓝天行动”主题宣传实践活动,2015年推出“V蓝北京”标识,2016年至今,陆续推出环保日记平台、广播线、话题挑战等线上产品,组织开展主题展览、文明公开课、公益跑、徒步大会、辩论赛等线下活动
十多年来,首都文明办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团市委、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深入推进“V蓝北京”主题宣传活动,与城市治理相融合,紧紧抓住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全国生态日、世界无车日、供暖季等关键节点,线上线下同步推进,大力倡导以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公益、积极参与绿色环保志愿服务活动为核心的“三绿色一志愿”环保理念,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同。2020年11月30日,“V蓝北京”写进了《北京市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方案》,成为首都绿色文明新生活的一张“金名片”。
值此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和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改进创新的重要一年,2024年“V蓝北京”主题宣传活动,以“践行绿色低碳 共享健康生活”为主题,从生活细节、微小行动、实用知识等方面入手,注重日常实践养成,持续推动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理念融入市民生活。
在7月24日举办的绿色生活推介会上感受低碳度夏的生活美学,在8月15日全国生态日里探访“城市绿肺”的生态智慧,在9月22日世界无车日里邂逅绿色骑行的浪漫金秋,在供暖季的11月22日学习安全过冬的生活常识“V蓝北京”一直倡导让生活变得可持续的环保理念,和长期引导大家形成的文明健康生活方式,通过一场场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正在京畿大地变成生动实践。
从天人合一、仁民爱物到知足知止、惜物养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老智慧和价值观往往为现代文明的发展提供有益启示。今年,“V蓝北京”充分挖掘古今文化精髓,通过“文化弘扬+文明培育”的创新模式,借由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表演、诗歌朗诵、趣味演讲、知识科普、倡议发布等形式,增强公众的低碳意识、启发公众对健康生活的向往,鼓励更多群众投身首都生态文明建设。
广大市民朋友通过亲临活动现场或收看网络直播的方式,在李白、老舍的经典诗篇里学习通达畅快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环保的文明理念,在意韵悠扬的北京琴书中凝聚“人民城市人民建”的主人翁意识,在演播艺术家们的深情诵读中,勾勒天更蓝、水更清的美好愿景,这些逐渐形成的绿色生活新理念、好意识、大愿景,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进人们的衣食住行。
台上讲得神采飞扬,台下听得津津乐道,“听着风趣幽默的故事就把知识学到手了。”每场活动中,除了精彩荟萃的文艺表演,还有贴近大众日常的健康生活良方:从自带水杯、适量点餐、绿色出行等减碳妙招,到正确使用电热毯、电动自行车等家庭消防安全常识;从莫言笔下简朴生活的闲适怡然,到自家露台植花、种菜、养鱼的野趣之乐;从投身文明养犬引导、参与小院美化等环保公益事业,到积极参与扫雪铲冰志愿服务切实推动市民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践行者和引领者。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也是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为了让更多市民网友感受到“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的幸福感,鼓励大众投身首都生态文明建设,“V蓝北京”在金秋时节,带领大家完成了两次户外打卡。
8月15日全国生态日当天,京津冀三地代表,在北京南中轴线上的“城市绿洲”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寻着昔日皇家苑囿的历史足迹,沉浸式探访通过生态修复、环保技术和废旧物改造获得“新生”的大红门御道、小动物藤雕、保留原貌的人民路、绿荫环绕的森林书屋和利用建筑垃圾改造的59米高飞雁台等景观,在满园葱茏青翠间共享绿色智慧,共话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助推京津冀三地“两山”理论的实践创新。
“驰骋在江河畔、绿道间,享受大自然的馈赠。”9月22日世界无车日当天,在聆听过一场酣畅淋漓的绿色生活主题诗会后,上百名骑友踏上大运河生态骑行之旅,壮观的骑行队伍和壮美的运河胜景交相辉映,人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畅享着有氧运动的快乐,也将“慢行优先 绿色优先”的文明健康理念入脑入心。“骑行不仅是一项健身运动,更是市民近距离绿色出行的好选择。”骑行爱好者张先生说。
多年来,“V蓝北京”坚持选典型、树标杆,广泛开展优秀环保公益组织、绿色生活好市民评选,一批批先进典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动越来越多的市民自觉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积极投身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2024年“优秀环保公益组织”“绿色生活好市民”选树活动,在各区、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组织推荐、专家审议、线年“优秀环保公益组织”;200名个人获评2024年“绿色生活好市民”。
无论是仅用一段轻松幽默的快板表演就教会大家如何把纸袋变为收纳盒的天津市手工艺品达人徐国荣,还是用瓜子皮绘制13米长《清明上河图》的74岁北京民间艺人刘宝翠,抑或是利用废弃物打造“零碳小院”的58岁“2023年绿色生活好市民”李金萍正因为不断涌现出这样积极贯彻落实《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自觉践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大力弘扬节约低碳理念、热心投身环保公益事业的优秀组织和先进个人,才能有一个个闪着光的绿色生活典型脱颖而出。
线下丰富多彩、线上“V蓝北京”线万网友关注年度公益宣传片,线上公益海报刷屏朋友圈,超1317万人次参与抖音话题挑战“V蓝北京”随手拍,以晒出图片、视频、手工艺品等形式掀起健康生活新风的线上征集展示活动,让生活可持续、让环境更美好的绿色发展精神持续接力传递。
新征程上,首都文明办将围绕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常态化引导市民自觉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提升投身首都生态文明建设所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推动“V蓝北京”日渐成为全年龄段群体可参与可借鉴可共鸣的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分享平台,不断深耕有情怀有担当的公益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