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汉字)_百度百科
发布时间:2019-09-20 发布者:文案编辑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详情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child,son,lad,male,youngster ,youth ,new teeth after the falling off of the original teeth,Ni

  引自:丁再献、丁蕾《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十九章第二节,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儿”字只有ér、er、ní音才有繁体字(如右侧字)。rén音没有繁体字,直接写“儿”。

  (1)小孩。如:「儿童」、「婴儿」。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2)子女对父母的自称。乐府诗集·卷七十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

  (3)称谓。父母对子女的称呼。水浒传·第四十二回:「我儿,你去了许多时,这几年正在那里安身?」;

  (5)年轻男子。唐·白居易·杂兴诗三首之一:「遂习宫中女,皆如马上儿。」;

  (6)轻视、辱骂对方为「儿」。后汉书·卷七十五·吕布传:「布目备曰:『大耳儿最叵信!』」。

  (1)附于名词、代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之后,构成词,与所附的词合为儿化音,一般无义。附于词尾:

  (1)说文解字:「儿,古文奇字人也。」元·戴侗·六书故·卷八·人:「按人、儿非二字,特因所合而稍变其势。合於左者,若『伯』若『仲』,则不变其本文而为人;合於下者,若『儿』若『见』则微变其本文为儿。」同「人」。

  词组: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撬(拐棍儿);儿拜(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

  词组:儿孙满堂;小儿;儿女夫妻(结发夫妻,从小的夫妻);儿女之情(指青年男女之间相爱的情感)

  词组:儿媳(即儿媳妇);儿子花(儿子的影子);儿曹(儿辈);儿息(子息)

  儿不能兼攻者,公(袁可立)皆为讲贯演习。——[明]陈继儒《袁伯应诗集序》

  宣和中士女观灯者赐酒。有夫妇并游,不获同进,其妇蒙赐,辄怀酒杯,谢词曰:“归来恐被儿夫怪,愿赐金杯作证盟。”上赐之。——《月令广义》

  儿化音中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一音节合为一个音节,注音时,仅作r。

  《集韵》《韵会》而邻切,音仁。《说文》人也。《玉篇》仁人也。孔子曰:人在下,故诘屈。《戴侗·六书故》人儿非二字,特因所合而变其势。合於左者,若伯若仲。合於下者,若儿若见。《郑樵·六书略》人象立人,儿象行人。

  (儿)〔古文〕《唐韵》汝移切《集韵》《韵会》《正韵》如支切,尔平声。《说文》孺子也。象形。小儿头囟未合。

  又《唐韵》五稽切《集韵》《韵会》研奚切《正韵》五黎切,音霓。姓也。《前汉·艺文志》儿良一篇。《注》师古曰:六国时人也。《儿宽传》儿宽,千乘人也。

  仁人也。古文奇字人也。象形。孔子曰:“在人下,故诘屈。”凡儿之属皆从儿。如邻切

  儿齿 ér chǐ〖new teeth grown among some old people〗老人齿脱落后重新长出的牙齿。

  儿歌 ér gē〖childrens song;nusery rhymes〗儿童歌曲;儿童歌谣。

  儿化 ér huà〖suffixation of a nonsyllabic r to nouns and sometimes verbs,causing a retroflexion of the preceding vowel,typical of the pronunciation of standard Chinese and of some dialects〗普通话和某些方言中的一种语音现象。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和前头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