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供给情况事关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的切身利益。根据《意见》,在义务教育方面,到2022年新改扩建146所公办学校,增加学位21万个,公办学位增幅达25%。
《意见》要求,各区以辖区内实际居住人口为基数提前六年预判学位需求,提前三年规划学位建设,提前一年落实学位供给。新建住宅小区(含人才住房、保障性住房、城市更新项目)配套学校同步规划、先期建设、独立竣工验收。切实保障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今年中招过后,有关公办普高录取率下降的消息引起了市民广泛关注,多位深圳市人大代表呼吁政府增加高中学位,尤其是公办高中学位的供给。
《意见》提出,将加快编制深圳高中布局和建设规划。探索普通高中建设和管理新模式,充分激发各区举办高中教育的积极性。通过现有高中挖潜、新改扩建和重点建设“高中城”等多渠道推进高中学校建设,到2022年,新改扩建30所公办普通高中,新增学位6万个,增幅超过60%。适度加大职高学位供给。因地制宜新建一批小规模、高质量精品高中。
同时,《意见》还提出,“十四五”期间,打造国内领先的卓越高中、特色高中、民办品牌高中各10所。在招生、师资等方面支持新建高中高起点建设人文、科技、艺体等特色高中。
市教育局还解释称,深圳高度重视公办中小学学位建设,近年来全市公办中小学学位供给显著攀升,“但面对深圳人口持续增长以及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新态势,深圳公办中小学学位仍然较为紧张。”深圳市教育局称,同时,深圳义务教育招生入学门槛在几个超一线城市中是最低的,只要符合“两个满1年”条件,即父母双方或一方持有具有使用功能的深圳经济特区居住证,且在深圳居住满1年、连续参加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满1年,其子女就可以申请参加积分入学。在这样的情况下,全市义务教育学位供需情况基本平衡,但在一些区域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该局表示,深圳教育部门将会同各区各部门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大公办中小学学位建设力度。
高水平的高等教育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近几年,深圳通过加大引进国内外高校来深合作办学等多种途径,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快速补齐高等教育短板。
《意见》提出,深圳将支持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高标准建设好深圳海洋大学、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等高校,加强与境内外一流高校合作办学。
在职业教育方面,将支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积极申报国家职业院校“双高”计划,努力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此外,还努力将深圳技师学院、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建成全国示范高等技工院校,努力按程序将深圳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
特殊教育学位供应问题近些年也备受关注。根据《意见》,加快推进市第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原则上到2020年每个区至少建成一所独立设置的义务教育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以上。
深圳民办教育数量大,但优质、品牌民办学校比例较低,不能满足市民对选择性、特色化教育的需求。《意见》提出,将实施民办学校质量提升工程,设立民办学校办学效益奖。稳步推进民办学校营利和非营利分类管理和扶持。完善捐资办学激励制度,鼓励捐资举办高水平非营利民办学校。还将鼓励社会力量新建优质民办学校。
优质的师资是学校开展高水平教育教学的重要保证。有政协委员提出,受到高房价、薪酬待遇等一些因素影响,深圳对于教师的吸引力下降,深圳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挑战。
对此,《意见》提出,深圳将加大教育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探索教师管理新机制。切实提升教师薪酬待遇。切实解决好教师住房问题,让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深圳市教育局还介绍称,近年来,深圳一直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关于“两相当”的规定,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公务员。而且,通过几次大的工资制度改革和调整,教师收入水平一直在稳步提高。前不久,市政府常务会议还通过了该局提出的提高班主任待遇的请示事项,将班主任津贴由原来的每月500元提高到1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