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将建“高中城”公办高中学位3年增6万个
发布时间:2019-09-16 发布者:文案编辑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建设“高中城”,到2022年,新改扩建30所公办普通高中,新增学位6万个,增幅超过60%;到2020年,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0%……9月10日,在全国第35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深圳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大会,并发布《关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系统部署了未来一段时间深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目标、任务和路径。针对市民关注的公办普高建设等热点、难点话题,《意见》也给出了明确回应。

  40年来,深圳教育实现了历史性飞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深圳市已有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2551所,在校生220.92万人,教职工20.72万人。“十二五”期间,深圳新建中小学学位12.6万个,是“十一五”时期的2倍;“十三五”期间,深圳市规划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185所,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23.8万个以上,较“十二五”时期建成学位增加50%以上。

  “成绩有目共睹,但问题也不应回避。”《意见》称,总体来看,深圳教育资源供给与人口规模和增长幅度还不相匹配,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不相适应。比如公办幼儿园比例偏低,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相对较低。中小学学位尤其是优质学位紧缺,班额大,发展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此外,深圳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也还面临一些发展问题。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深圳市委、市政府发布《意见》,明确了深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系统部署了未来一段时间的深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目标、任务和路径,力求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意见》提出18个方面40项举措,涉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方方面面。

  深圳市教育局表示,接下来,深圳教育部门将按照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部署,不遗余力、不折不扣完成《意见》中明确的各项发展指标和任务,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大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打造与城市地位相匹配、中国一流、世界先进的现代教育,充分发挥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为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供有力支撑。

  深圳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近些年饱受诟病,学前教育投入不足、公办幼儿园占比少等问题在近年的深圳两会中频频被代表、委员提及,并建言深圳应大力建设公办幼儿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虽然深圳扶持建设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已经基本覆盖大部分社区,但公办园因其收费低、师资强等因素,仍为市民首选。”市政协委员王淡浓说。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深圳共有1683所幼儿园、幼儿园学位50.5万个。96.3%为民办园,仅3.7%为公办园。

  根据《意见》,深圳将以调整优化办园结构为重点任务,以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全面提升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办学品质为主要举措。到2020年,每个有条件的社区原则上至少有1—2所公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0%,其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

  据介绍,各区政府通过统筹规划新建幼儿园、转型有条件的民办园、租赁和改造园舍、回收回购等多种方式,以集团化办学为依托,多途径大力建设公办幼儿园。截至今年9月,全市已新增公办园80所,较去年同期增长117.6%。

  下一步,深圳将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政策体系,优化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障公办园健康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引才选才力度,建立公办园教职工薪酬保障体系,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在深从事学前教育。同时,还将扩大市属高职院校招生规模,实施幼儿园教师学历提升计划,提高教师学历水平。

  作为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与近年来不少地区生源数量下降、学校数量减少趋势不同,深圳的就学压力呈逐年增加之势。7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位和55%以上的公办义务教育学位提供给非深圳户籍学生,比例全国最高,规模增长最快。2010年,深圳小一、初一新生分别为11.8万人、8.5万人,而2017年分别为18.19万人、10.82万人,增幅分别达54%、27%。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