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月16日央视新闻报道,2月14日凌晨,G76厦蓉高速公路一隧道发生拥堵,一辆转运危重新生儿的救护车急需通过。听到救护车的鸣笛声,隧道内原本拥堵的车自发将车身倾斜45度角向两侧挪动,将中间生命通道让了出来。还有热心司机主动下车指挥交通,最终仅用时不到30分钟,救护车就成功通过了10公里的拥堵路段。救护车上的孩子得到了及时救治,转危为安。医生说:“我觉得大家都是英雄,都为这个宝宝撑起了未来的路。”
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特种车辆优先通行,各地交管部门也在普及避让技巧,可以说,规则体系为善意提供了行动指南。但真正让机械条文转化为鲜活实践的,是驾驶人内心的善念。1000多辆车集体为救护车让路,令很多网友“泪目”,称这是“今年以来最暖心的新闻”。
从17年前,100余名勇士历经73小时连续奋战,打通了汶川地震后的第一条生命通道,到2022年重庆北碚山火肆虐山路崎岖阻碍救援,摩托大军逆行狂飙运物资进山救火;从今年1月浙江盲人女孩独自跨越1200公里返乡,路上遇到数十位工作人员接力“护送”,到大量网友组织一场跨越600里的爱心接力,帮助一名在北京打零工、独自骑电瓶车回山东老家的老人安全到家……多少次危机中、困难时的这种集体响应,都涌现出不少凡人英雄。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有人“因为自己曾经淋过雨,所以总是想给别人撑伞”,也有人哪怕没淋过雨,但也愿意跟着撑伞的人一起行动。凡人善举,总能成为一些人生命中的明灯,给人以力量,也在不断化为一根根接力棒,不停地传递温暖。
一座城,固然会因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而吸引眼球,而那些街头巷尾展现人与人友好、互助、亲善、向上的温暖场景,无疑更打动人心。45度角集体让行的文明弧度,再次折射凡人英雄之光,也见证了“真正畅通无阻的道路,永远铺设在人们内心”。中华大地上,无数平凡人在默默发光、发热,当一个人做的善事逐渐变成一群人共同去做,当那些写在纸上的道德规训、法规条文逐渐深入人心进而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这是时代之幸,也是每个人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