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顶商人告后人远离“白老虎”
发布时间:2025-01-25 发布者:文案编辑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他是一个传奇的商人,他从店伙计到大清巨富用了三十年的时间,而他倾家荡产只有了九天时间。他能在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做非常之事,他用非常之举,博人眼光,他就是平步青云到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

  胡雪岩,生于1823年,祖籍安徽绩溪,出生于浙江杭州。由于家道中落,胡雪岩在十二岁时就进入钱庄当学徒。进到钱庄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先学会数钱,胡雪岩看见钱就特别兴奋,数的即快又准确,人也聪明,眼里也有活,什么扫地抹桌,倒茶端水,无事不做。本来五年学徒,老板一看胡雪岩这机灵,学徒第四年就提前给他转正了。让他跑街催要到期的贷款,这可是钱庄的正式业务。

  别小看跑街,那接触的都什么三教九流,这也是锻炼人的机会,时间一长,胡雪岩练出察言观色,见啥人说啥话的本事,为他以后做生意也奠定了基础。就在这时,胡雪岩遇见他人生中第一个贵人—王有龄。

  这一天,胡雪岩闲的无事,在茶馆喝茶,看见一个气质不凡低着头独自一人喝茶的时候还叹着气。于是,胡雪岩好奇走过去,做在旁边说到:“看你喝茶时总在唉声叹气,是不是跌了什么。”就这样结识了王有龄。胡雪岩和他交谈中了解到他的情况,穷困潦倒的王有龄想掏钱买个官,可是,手头钱不够,直觉告诉胡雪岩王有龄人不错,会有发展前途。胡雪岩手头刚好有一笔款项在手里还没交给老板。于是,就决定全力资助王有龄,让王有龄进京打点关系谋得官差。

  胡雪岩私自挪用公款被老板开除,他的行为很快在行业内传开,没人敢用他。就在胡雪岩落魄的时候,王有龄如愿以偿的当上“海运局”的“坐班”回来了。王有龄为了报答胡雪岩决定拉他一把。

  胡雪岩开始借助王有龄在官场上的势力干起老本行钱庄。后来王有龄步步高升,历任浙江湖江知府,杭州知府,浙江巡抚,但始终没有忘记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是是胡雪岩帮助了自己。即委任胡雪岩接管粮台之职。胡雪岩也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得王有龄在官场上如鱼得水,不断的扩大王有龄官场上的势力。而胡雪岩也靠着王有龄的势力做自己的生意,并结交漕帮首领,洋行买办,办药行,开丝行,倒卖粮食军火,坐收渔利。数年间,成为商业界的大赢家,也是中国第一个代表朝廷与外国银行开展金融业务的金融家。

  胡雪岩事业做大后,他开办了典当行,和药店。当时典当行是为了方便穷人,药店几乎是做了公益,穷人买药。有钱就给点,没钱的就免了,人们提起胡雪岩大家都说这人真好。

  王有龄死后,胡雪岩结交了接替王有龄浙江巡抚继任的左宗棠。战争之后民不聊生,胡雪岩建议成立救灾小组,确定“以工代赈,振兴市面”八字方针,以不扰民,树立威信。胡雪岩自己垫付巨款,给百姓买种子,农药,农具农民得以休养生息,经济也逐步恢复,局势也稳定下来。

  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胡雪岩变成左宗棠的宗后勤。新疆叛乱,为了维护新疆领土完整,朝廷派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当时,国库空虚,清政府让各地凑办协饷,结果各省各顾各,协饷只能退后或停止,西征军队陷入困境。胡雪岩为了帮助左宗棠部队每月需要的饷银25万两,部队沿途需要开荒10万两周转,加上其他军务开销,每年就需要百万两。当时,胡雪岩为西征垫付了巨额1600万两,胡雪岩还购买德国毛瑟步枪和英国温彻斯特步枪,后还购置洋炮。10年间胡雪岩代购军火大约2600万两,胡雪岩在海上设转运局,并在沿途设转运站,将各种物资源源运到新疆,所需军饷也按时送到部队,始终没有延误。胡雪岩常说:“帮官场的忙,就等于帮自己的忙,生意要做大就的这样。”

  胡雪岩看见战争需要大量的药材,胡雪岩专门设立了“胡庆余堂”,他把第一批药材免费送到前线,以救死扶伤将士。胡雪岩这一系列的付出,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因帮助左宗棠收复新疆国土有功。因此胡雪岩受封二等功,并破格受赏二品顶戴,穿黄马甲,成为清代商界首富和一带巨商。

  胡雪岩早起利用王有龄的关系,挪用公款,开设钱庄,后与左宗棠搭上关系后,来吸引军政要员及政府来存钱,再利用这些钱款做茶,丝等生意,获取红利。特别是在西征外债,够军火获取大量的回扣,其私产已达到2000万两,胡雪岩的钱庄已扩展到全国半壁河山。胡雪岩全盛时期,富可敌国,资产半天下,人称“活财神”,“红顶商人”。

  当时,胡雪岩为了帮助左宗棠西征,为了凑钱眼光瞄向国外汇丰银行,经过三天的商议,最终达成协议。商定办法和条件是:

  第四,各海关每月有常数收入,各税务司多为洋人,因此,借款笔据,应由各海关出印票,并由各省督抚加印,到期向各海关兑取。

  这是从没有过的高利贷,当时,流言四起,说胡雪岩从中渔翁得利。但还是让胡雪岩巧妙周旋,成功贷下这笔款项,这也是中国借外债的开始。这也标志着胡雪岩的事业走向巅峰。

  当时清朝一派是以左宗棠为首的,在战略防御上认为“塞防”与“海防”都重要,尤其是在沙俄侵占新疆后,左宗棠认为新疆以但失陷,直接危及蒙古乃至京城安全下,先要以收复新疆为首务。别一派就是以李鸿章为首的,李鸿章固执坚持“海防”为先,提出放弃新疆,把军队收缩,省下的军饷可以用于海防。

  当时,左宗棠收复新疆,朝廷没钱,都是胡雪岩资助,并成功收复新疆,并成为英雄。李鸿章就心里不舒服,这口气得出。他知道左宗棠后面有胡雪岩资助,就一心想把胡雪岩整垮。

  这时的胡雪岩爆发以后,胆子更大了,做事也不考虑了。结果胡雪岩受国际市场对国内大宗商品的影响,再没有及时了解国外行情的情况下,大规模的囤积生丝,最后导致全面崩盘。

  生丝本来我国在国际上处于独占的地位,国外看着眼红。后来,日本,意大利,法国生丝也逐渐与我们争夺国际生丝市场,我国生丝出口年年减少。当时,胡雪岩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决心用自己的实力与洋行抗争,他以高于国外市场的价格收购生丝,囤积了1.5万包,向待机高价出售。由于,他的抬价,使得上海生丝价格不断上涨,导致与国外价格悬殊过大,胡雪岩的举动此序了两年,几乎垄断了生丝市场。但他却不知道,此时,也有一个人和他一样也在不停的收购生丝。

  这人就是盛宣怀,这人以前是李鸿章的秘书,在李鸿章的引导下走了亦官亦商的道路。很快盛宣怀就成了李鸿章的商业代理人。而且,公司在李鸿章的指导下迅速壮大和发展起来,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整垮胡雪岩。可以说胡雪岩的悲剧就是盛宣怀的杰作。

  一年后,胡雪岩等到了机会,上海外资原材料告急,只能提高价格来找胡雪岩回收生丝,来渡过难关。可是半个月过去,胡雪岩的生丝没有卖出去一包。这就是盛宣怀在中做了手脚,他以低于胡雪岩的价格卖给老外,前提是不能收购胡雪岩的生丝。当胡雪岩知道事情原委时,已经来不及了。就在这时,外资贷款的时间也到了,资金链断裂,胡雪岩无计可施,知道自己的大势已去,就开始准备破产清理工作。

  胡雪岩的一生跌宕起伏值得人深思,胡雪岩从学徒结交王有龄到自挪公款,最后成为左宗棠政治的牺牲品。胡雪岩认识左宗棠后走上了官商的道路,胡雪岩做大做强主要依靠的是政治特权。当时的胡雪岩并不明白这个道理,而政治特权总有一天会收回时,当胡雪岩依仗左宗棠的权势失去时,胡雪岩才明白自己的保护伞已失去作用,他痛定思痛后悔莫及,在悲痛中给后人留下遗言,后人默默的传承老祖宗留下的规定,消失在茫茫人海中过着隐居的生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