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全国部分地区上演高温霸屏戏码:有的地方烈日灼心,有的地方闷热难耐,人们调侃,“若有盛夏天堂,那必然是空调房的模样”。而浙江的夏天,多被高温和雨天“分而治之”。前脚还在抱怨衣服晒不干的人,后脚就可能被“热辣滚烫”的太阳好好上了一课。
夏天的印记,深深烙在中国人的脑海里,使得苦夏之中也蕴含着别样滋味。那么,古人如何度苦夏?其中又有着怎样的智慧?不妨“趁热”来读一读。
对炎热天气的吐槽,是夏日的“保留节目”。王羲之专门写下《今日热甚帖》《毒热帖》等,陆游诗《苦热》,杨万里的《夏夜追凉》,都将暑热之苦诉诸笔端。在古人笔下,夏日主要有“三苦”。
一苦汗流浃背。“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陆游对夏天酷热、汗流不止的记忆十分深刻。在他的诗中,夏天屋顶瓦片反射着阳光,仿佛一条火龙;红日高悬,人们汗流浃背,又因为高温,汗水很快就被烘干消失。一向淡定从容的苏轼,也难以忍受此苦。他在词中写道:“火云凝汗挥珠颗,颗珠挥汗凝云火。”火云灼烧,汗珠滚滚,光这样看着就很热了。
二苦彻夜难眠。“头痛汗盈巾,连宵复达晨”,炎炎夏日,不堪酷热,睡个安稳觉是一种奢望。白居易在诗中抱怨天热导致自己头痛流汗,打湿枕巾,一晚上都没睡好;“夜热依然午热同”,杨万里甚至觉得半夜还像中午一样炎热,只能将房门打开,靠着房门,抬头看看明月高悬,吹吹拂面微风,苦中作乐聊以慰藉;同样热得睡不着觉的还有柳宗元,无可奈何的他“苦热中夜起,登楼独褰衣”,希望能在高处吹吹凉风,却发现风中一点凉意都没有,只能“凭阑久彷徨”,感觉更热了。
三苦乏力心烦。炎热时心烦意乱、办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力气,是许多人的共同感受。王羲之在《今日热甚帖》中“劝退”打算来访的朋友:“今日热甚,足下将各勿勿,吾至乏,惙力不具”;颜真卿因为天热心烦患上“拖延症”,他在《中夏帖》中说:“病懒,益不喜所为。前欲书石,当须稍凉作之也。”春困秋乏夏易倦,书法大家们因酷暑难耐而慵懒无力的样子,简直是“世另我”了。
刘禹锡“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簟空”,晁补之“竹风荷雨来消暑,玉李冰瓜可疗饥”……面对苦夏,古人也发明出花样繁多的避暑妙招,这在一些诗词典籍中随处可见。
来一份“透心凉”。冰饮不是现代人的“专利”,中国人老早就有了“冰雪奇缘”。周朝时已经设立官职“凌人”,负责在冬季采集冰块,储存在冰窖中,以备夏季使用;唐章怀太子墓出土的壁画中,便出现了一种冰镇冷食,有专家认为这是“酥山”,看上去有点像现在的冰淇淋;“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宋代出现了冷饮专卖店,更多百姓实现了“冰饮自由”。当时流行的冰饮种类繁多,有冰雪冷元子、绿豆甘草冰雪凉水等,资深美食家苏轼便是冰饮的狂热爱好者。
造一个“空调房”。古代虽无空调房,但人们会利用各种办法营造出类似效果。先秦时流行在窟室避暑,有些高级窟室还会放置冰块,让降温效果更明显;汉代的清凉殿“中夏含霜”,唐代的含凉殿“阴溜沉吟,仰不见日,四隅积水成帘飞洒,座内含冻”。
到了宋代,各种避暑“凉屋”十分普遍。《武林旧事》中记载,南宋时有个名叫洪景卢的大臣,三伏天在翠寒堂向皇帝汇报工作,结果因为房间里太冷,“体粟战栗,不可久立”,冻得不停打寒颤。可见当时各种制冷“神器”效果已经很不错。一般人家没法像皇室这样操作,但也会搭凉棚、挂竹帘、挖蓄水池等来降温消暑。
去一次“避暑游”。“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古人避暑消夏,并不只是躲在家里,有时也走出家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避暑之旅。元代杂剧作家白朴,就喜爱在夏天乘坐游船,往湖面清凉、树荫浓密的地方跑。他在词中记录,“兰舟斜缆垂扬下,只宜辅枕簟向凉亭披襟散发”,大家在船上“轰趴”,“嗨”得不行。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美。虽然暑热难耐,但从诗词中,我们也读出古人努力过好每一个夏日的热情,酷暑中也有一分诗意。
品味夏日之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要感谢杨万里不嫌热往外跑,出门送别好友林子方,否则我们无法通过他的妙笔,感悟千百年前西湖夏日的美不胜收;“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山亭夏日悠长,在唐末诗人高骈的笔下,空气中带着蔷薇的清香;明代高濂在《四时幽赏录》中“安利”了夏时幽赏十二条,如“飞来洞避暑”“三生石谈月”“湖晴观水面流虹”“观湖上风雨欲来”,等等,是杭州夏日独有的风韵。
涵养心中静气。去身上暑易,去心中暑难。“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中国人讲求身心合一、动静相宜,“心静自然凉”是老祖宗悟出来的智慧。白居易在被夏天折腾得心烦意乱、难以平静的时候,开始思考如何应对烦躁的夏天,于是留下了“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的诗句;唐代诗人韦应物,在夏天也能保持心平气和,拥有“燕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的恬淡。谁说炎炎夏日不是读书品茗、优哉游哉的大好时光呢?
感念劳作不易。夏,是万物繁盛的季节,对农耕文明有着特殊意义。古往今来,烈日下的劳动场景更是触动人心。“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笔下,辛勤的农民为生计忙碌,在苦夏中耕种希望;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中,“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描绘的是苦乐相随的夏季田园生活。
诗人们的生动表达,正是中国人自古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果实的真实写照。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感念夏日里的每一位劳动者,相信每一分付出和收获都值得敬重以待。
“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夏天的意韵流淌在山清水秀中,充盈在芙蕖满塘中,洋溢在萤光满天中……如何安然度苦夏,古人早就给出了答案。你get到属于自己的夏日打开方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