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开通初期运营,成为贵州运营里程最长、客运量最大、运行速度最快、智慧程度最高的地铁线号线的开通初期运营标志着贵阳市将从2条地铁的“换乘时代”步入3条地铁线路的“线网时代”。贵阳市政府副秘书长祖章能、市交委一级调研员郑勇、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冯峻辉,市交通运营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安中发,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费富华参加新闻发布会。
在建设方面,根据贵阳的地质地貌及环境条件,创造性地制定了系列措施,保障了项目顺利建设。一是首次采用“盾构法”施工。贵阳作为典型的喀斯特山地城市,3号线首次采用“盾构法”施工,全线台盾构机械设备,填补了贵州地区采用盾构工法施工的空白,同时通过对盾构配套设备的多项优化提升,将盾构渣土分离成砂、石和水,成功解决了渣土外运和消纳处理等方面的问题,实现了资源再生利用和零污染排放,3号线年度中国中铁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贵州省“2022年度建设工程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称号。二是在国内首次采用第三方岩土风险管控机制。通过地质分析,结合物探普查、钻孔验证等综合手段,探明自来水和雨污水管线破损渗漏情况,动态研判跟踪土洞发展及路面脱空状态,有效防范施工中涌水突泥和路面沉降塌陷的风险,为施工安全保驾护航。三是首次在轨道交通建设中采用110千伏预制舱模块化建设变电站。利用模块化变电站布置灵活、积木式建站模式的优势,解决了集约化用地、灵活性建设、便捷性运维等方面的问题。
在营运方面,3号线将践行“至精至善,暖心相伴”的运营服务理念,为市民提供优质舒适的出行服务。一是提供智能化服务。设置智能客服中心和智慧车站,有效实现由“人工服务”向“自助服务”的转变,通过打造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客服中心,让车站票务、服务、管理等实现智慧功能,为乘客提供最便捷高效的自助购票体验与贴心真诚的人工服务体验。智慧车站能够实时开展站内客流拥挤度、扶梯检测、入侵检测、徘徊检测、可疑物品遗留检测、隔栏递物检测等工作,能够直观、快速显示系统设备的工作状态,实现车站视频智能联动功能。二是提供更多贴心服务。全线车站出入口绝大部分采用“两扶一楼”设置,同时在各车站均配置有卫生间、第三卫生间、母婴室、无障碍电梯等多项便民设施,为广大市民提供更贴心的服务。三是运营保障上更舒适。通过调整发车间隔、多点发车、车厢分区控温、车厢动态地图、提供智慧服务等方式保障运营,不断增强乘客出行满意度及获得感。
在融合方面,不断提升公共交通运营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持续推进地铁、道路公交、环城快铁、低运量轨道交通“四网融合”。为增强换乘的便捷性,在3号线建设的同时,同步规划建设了40余个港湾式公交车站,并优化调整了50余条常规公交线路,最大限度实现公交、地铁有效接驳,方便市民便捷出行,提升城市道路通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