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陕西省文物局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是以周、秦、汉、唐历朝精品文物为基础的展览。主题“与天久长”典出汉代吉语,以此祝福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与天久长。此展共展出陕西省展品311件(组),其中一级文物达189件(组),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四件展品,展期为99天,寓意“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和“九九大运,与天终始”。
古代中国,从有史、物可征的夏(距今约4000—3600年)开始,迄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间产生了周、秦、汉、唐等几个最为重要和对后世最具影响力的朝代。周(公元前11世纪中期—前256),上承夏商,下开秦汉,以“制礼作乐”确立中华礼乐文明的典范,使“礼制”成为嗣后历代王朝政治与文化的基石;秦(公元前221—前206),统一六国,开创中央集权的帝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其设郡立县,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等,确立了中国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和传统;汉(公元前202—8,25—220),推尊儒术,有效统治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文化艺术多元而繁荣,不仅国力盛极一时,更在多个方面为后世中国奠定基础;唐(618—907),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代,经济发达、文化昌盛,中外交流空前频繁和深入,与汉代并称“汉唐盛世”,流传至今丰富的文献和精美的文物,足以引发国人无尽的怀想和追慕。
上述诸王朝建立的政治中心,均位于今陕西省境内的关中地带。陕西省省会西安,是中国古都之首,古称长安,西周、秦、西汉、隋、唐等十多个王朝在此及其周边建都,历时长约1100年。近代以来,陕西省境内出土了大量古代珍贵文物,彰显了此地在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所发挥的令人惊叹的作用。以下,挑选此次展览中的八件文物,带读者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约公元前11世纪,西周早期,青铜,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重226千克,咸阳市淳化县石桥乡史家塬村西周墓出土,淳化县文博馆藏
国宝“淳化大鼎”,作为禁止出境的文物之一,长期存放在库房之中,对于观众来说,实属难得一见。
淳化大鼎是目前已发现的西周时期体量最大的圆鼎,约重220多千克。平沿方唇,上有两立耳,腹壁较直,与三足相对应。鼎耳外侧饰有相向的龙,均以细雷纹填地。口沿下铸有六条两两相对的夔龙,中间隔有一道短扉楞。腿上部浮雕兽面,怪兽曲角凸出器外,巨耳利爪,咧嘴似噬。此外,一般的青铜鼎仅有左右对称两耳,而淳化大鼎在腹壁上铸有三个半圆形大耳,独一无二。
约公元前1043—前996,西周早期,青铜,高38.5厘米,口径28.9厘米,重14.6千克,宝鸡市贾村镇征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最早记载“中国”二字的何尊,作为镇国之宝,早已被列入中国64件永久不准出国展出的国宝级文物目录中。它的最高价值在于尊内铸有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大意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更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
但这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中国,据“清华简”《保训》,文王在弥留之际将“中”授予武王,此“中”就是天命。随后,武王凭借“天命”伐纣灭商,建立西周,而“中”也慢慢扩展成了“中国”。
公元前9—前7世纪,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青铜,通高61.9厘米,口径25.6厘米,渭南市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M27出土,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藏
盖尊为分酒器,带有盖子的尊,目前仅此一件。传说,当时商纣王饮酒误国,商朝在覆灭后,芮国把酒器从13件减到了6件,在尊上加一盖子,上面一把剑,警示后人“饮酒会误国”。
春秋早期,青铜,高75.1厘米,1978年宝鸡市陈仓区太公庙村出土,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此镈是秦祖先秦武公祭祀祖先的礼器。其鼓部各有一篇铭文,内容相同,大致意为颂扬秦公先祖的功德和自己励精图治、勤于国政的事迹。这对春秋时期秦国的铜器断代有着重要意义。此外作为国宝级乐器,秦公镈铸造精良、发音准确,极具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