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文公十八年》:“宋公殺母弟須及昭公子,使戴、莊、桓之族攻武氏於司馬子伯之館,遂出武穆之族,使公孫師為司城。”
《晏子春秋·諫上十四》:“﹝齊景公曰﹞‘寡人見而說之,信其道,行其言。今夫子譏之,請逐楚巫而拘裔款。’晏子曰:‘楚巫不可出。’”清魏源《聖武記》卷六:“後右輔政鄭氏乘阮死幼孤,兼攝左輔政,專國事,而出阮氏於順化,號廣南王。”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蔡女為桓公妻,桓公與之乘舟,夫人盪舟,桓公大懼,禁之不止,怒而出之。”
《史記·循吏列傳》:“﹝公儀休﹞見其家織布好,而疾出其家婦,燔其機,云:‘欲令農士工女安所讎其貨乎?’”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六回:“借迂奶奶出那個已出老婆的醜。”參見“出妻”。
未央《心中充滿陽光》:“今天是出牛欄:將墊在牛欄裏的被牛糞漚熟了的稻草挑運到田裏去。”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孟獻伯相魯,堂下生藿藜,門外長荊棘,食不二味,坐不重席……叔向聞之,以告苗賁皇。
《水滸傳》第二二回:“老漢數年前,本縣長官處告了他忤逆,出了他籍,不在老漢戶內人數。”
明沈德符《野獲編·著述·詩禍》:“江西萬安縣民羅學淵進所作詩三百餘首,名《大明易覽》,中有詠犬,詠蜜、詠蝨、嘲醜婦及諛當道者,詞多謬妄。上大怒,出其詩,命下獄訊治。”
唐劉肅《大唐新語·容恕》:“皇甫文備與徐有功同案制獄,誣有功黨逆人,奏成其罪。後文備為人所告,有功訊之在寬。或謂有功曰:‘彼曩將陷公於死,今公反欲出之,何也?’”
《水滸傳》第二二回:“知縣本不肯行移,只要朦朧做在唐牛兒身上,日後自慢慢地出他。”
宋曾鞏《搉易》:“宋興,既收南越之地,而交阯奉貢職,海外之國,亦通關市,犀象珠璣,百貨之產,皆入於中國。府庫既充,有司遂言,宜出於民,始置搉易之場。”
宋曾鞏《平糴》:“使歲穰,穀不賤出,歲凶,民不病食,故平糴之令自此始。”
柳青《銅墻鐵壁》第一章:“這回光綏德分區就動員起八千個民工,加上先後參軍的和出長期隨軍擔架的,眼前正是幾乎所有青壯年都投入戰爭的時候。”參見“出伕”。
漢劉向《列女傳·殷紂妲己》:“紂材力過人,手格猛獸,智足以距諫,辯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人皆出己之下。”
元尚仲賢《單鞭奪槊》楔子:“[徐世勣]自降唐以來,謝聖恩可憐,特蒙委任為軍師,諸將皆出吾下。”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某諸生》:“生曰:‘巧極矣,與予同出一途,可偕行相伴。’”周素園《貴州民黨痛史》第二篇第六章:“己酉九月,雲貴總督李經羲出貴陽,與巡撫龐鴻書宴語。”
唐韓愈《寄三學士》詩:“我時出衢路,餓者何其稠。親逢道邊死,佇立久咿嚘。”
唐韓愈《監察御史衛府君墓志銘》:“今於若丐我,我即去,遂踰嶺阨,南出。”
《史記·趙世家》:“今胡服之意,非以養欲而樂志也;事有所止而功有所出,事成功立,然後善也。”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濟水》:“城西出而不方,城中有六大井,皆隧道下,俗謂之江井也。”
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七:“山後有封禪碑,土人目曰囤碑,以其石圓八出如米廩云。”
南朝梁任昉《述异記》卷上:“周成王時東夷有杏一株,花雜五色,六出,號云‘仙人’。”
宋鄭倩《金櫻》詩:“籬落蕭蕭草介深,花開五出學輕盈,由來不是筵中物,醉眼看來亦暫明。”
《花城》1981年第3期:“姑娘非同凡響……出自高等學府,聰明穎慧,博聞強記。”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老姥一見聞小姐舉止形容,有些面善,只是改粧過了,一時想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