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最喜欢的“奶奶级”人物,平静慈祥表面背后是难以克制的恐惧和失措:不知道为什么被犯罪分子选中、从此永远惶惶不宁。
《难以置信》推出了一个让人无奈且伤神的视角:法官判处了罪犯三百多年的刑期,从司法正义的角度来说(在没有死刑的情况下)这是最求之不得的审判结果;然而从受害者心理的角度而言,恐怕没有什么能够抚平创伤。
《难以置信》中并行的两条线,一条是三年后的侦探们破案,另一条则是三年前小女孩玛丽被侵犯,但最终反被控告“报假案”的大悲剧。
玛丽的这场悲剧,如果按照“黑白模式”来处理,会是标准的“弱小个人被庞大不公权力机关”欺凌模式;一个明明被侵犯了的小女孩,反而成了被告、被控告“谎报强暴案”,是什么样的“黑暗势力”如此丧心病狂欺凌一个小女孩?
但你会发现韩剧中常见的“烂透了的韩国司法机关”和利欲熏心的坏人们,并非此处悲剧的真正诱因。
“雪崩发生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这个理论的悖论AB面是:没有一片雪花能真正为雪崩负责。
秃头警探一门心思想查清真相,只是现实太难、他能力太弱、又被女孩养母误导;他从没有想过要伤害女孩、更没有试图从中谋利,三年之后面对真相时的震惊,将他永远钉在罪恶的耻辱柱上,但他并不属于“烂透了的公职人员”阵营。
女孩养母的暗示在案件中很关键,当胖养母发现真相试图和警方再度沟通的时候,这位瘦养母阻止了她,她一番诡异的逻辑很有变态控制狂和潜意识伤害的迹象,但她真正虐待女孩了吗?似乎也没有。她的初衷也是希望女孩好,但她可能自己都无法控制,通过让别人难堪、让被人吃苦头受教训来完成自己所谓的“好心”。
这位养母的教育方式恐怕有几分控制狂、偏执甚至是变态的嫌疑,但她似乎也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
而空泛的所谓“制度”,一次一次让女孩详细复述被害过程,从人性角度来说冷血无情,从效率角度来说繁冗低效,但“不同部门不共享信息”似乎也不是死罪、似乎也只是现实情况下的不得已。
在被侵犯之后,面对着本该保护、帮助她的人,女孩遭受了骇人听闻的二次伤害,但这个故事里你找不出《熔炉》式的恶臭的医院、校长、司法机构互相包庇的“纯恶”,似乎人人都在努力工作、但故事却跑偏向了难以控制的方向。
对比“少数好人被大多数坏人残害”的可怕模式,《难以置信》中的大多数角色都是正常人、并未在“善恶滤镜”下展现出可怖的獠牙,但这样的境地如何就造就了骇人听闻、难以置信的悲剧呢?
关于“性”的禁忌和羞耻感,似乎是背后深埋的一大诱因,如果这仅仅是入室抢劫、恐怕结局完全两样;因为涉及到“不可言说”的部分,受害者在舆论场域中天然就面临着被言论再度加害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