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进化程昊:没有具身智能机器人很难落地要为不同场景建模成本非常高
发布时间:2025-02-19 发布者:文案编辑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过去一年,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话题迭起,相关技术进展受到全球科技圈的广泛关注。而中国,已经成为该赛道的主要玩家。

  会上,香港大学数据及系统工程系席宁教授,与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加速进化创始人程昊等嘉宾展开了讨论。

  谈及具身智能与传统人工智能的差异,熊友军介绍,“具身智能与物理世界会产生物理交互,更好地识别人的意图,同时把这些意图进行拆解,做任务规划,最后去执行。在执行过程中还会利用具身智能大模型的优势进行反思。”

  他认为,“具身智能对制造业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的作用巨大,将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因为应用具身智能的部署周期较短,且具备任务泛化性。”

  “它能适应一些柔性制造,尤其小批量、多品种的制造。就算要操作一个新品种的工件,利用具身智能的感知能力也能快速部署。”

  此外,熊友军认为具身智能还可以提升人机协同的效率。“具身智能的底座包含大模型,如今已能看到像DeepSeek和人的出色沟通,包括类人的思维和规划能力,很多任务规划得非常惊艳。这对制造业升级转型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刘志强接着从眼下团队正忙于攻克的几点任务来谈。他提到,“今年是机器人的量产元年,但想走入应用落地,仍面临3个重要挑战。”

  “首先,技术链条需要攻关。我们在DeepSeek上看到人工智能几乎是无所不能的,但仍存在大问题。单靠语言描述一个物理世界,存在天然的缺陷。如何提供高质量、富含物理世界信息的数据,是推动我们尽快见到一个像DeepSeek一样的,针对机器人的模型的关键。”

  “第二,产业链要做好准备。有一个研究数据表明,在达到了75%左右的自动化率之后,自动化水平每增加1%,投入会提高12%。我想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具身智能技术所能够发挥生产力作用的一个巨大机遇。”

  “第三,现在能看到机器狗‘上山入海’,但将其投入到生产、生活场景中去,还需在服务链条工程上做很多工作。”

  前不久,一款能够完成高难度旋转、劈叉动作,在足球赛中大显身手的机器人BR002,令人印象深刻。

  程昊介绍,“加速进化的机器人产品特点是轻巧、灵活、皮实、耐摔。比如说机器人可以经受住几十次的摔倒之后依然能正常工作。甚至夸张一点,在胸口碎大石状态下,它可以一秒起身。”

  国产表现出色的机器人,同样受到了海外的关注。“我们的机器人已经远销到美国、德国、瑞士、阿联酋、日本等。正是因为非常皮实,很多客户在做高频实验时也会优先考虑我们。”程昊说。

  谈及具身智能解决的行业问题,程昊指出,“原来没有具身智能,通用机器人非常难落地,任何一个场景变化都要写一大堆规则,或者做专用AI建模,这些成本都非常非常高。而具身智能的出现能够大大地降低这种边际成本,相当于用一套具身模型能适应完成不同任务。”

  在他看来,“具身智能的涌入,将会带来一场非常大的工业革命。这个过程可能会长,但它会彻底改变工业生产的方式。”

  在结尾讨论的人才培养话题中,程昊提到,“前段时间去了欧洲、美国的高校,参观了很多做具身智能的实验室。当时很感慨,有非常多的年轻中国学生参与研究,包括博二、博三的学生,做出了很多突破性进展。这说明中国的年轻一代是有力量和巨大潜力的。”

  在程昊看来,国内有很好的资源优势笼络这些人才。他提到,“很多供应商是在深圳和东莞,制造能力非常强,能够提供很好的本体。搞具身智能研究的非常在意有没有可靠的本体,能够做各种真机的试验,推进研究。”

  根据金融机构摩根士丹利最新发布的《人形机器人100:绘制人形机器人价值链图谱》,在全球参与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百强公司名单中,亚洲玩家占据73%,中国公司占56%。

  过去5年中,中国以5688项人形机器人专利申请数,遥遥领先。远超排在后面的美国(1483项)和日本(1195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