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想和你一起吹吹风又是个什么梗?
发布时间:2025-01-20 发布者:文案编辑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滇系龙云-卢汉军事集团,该集团曾割据、统治云南省长达22年。由于率属于龙云-卢汉军事集团的第60军在抗战初期知名度较高,所以很多大咖应该都写过这支部队,笔者这里只能算是班门弄斧了。

  说起这个军事集团呢,自然要从其创始人龙云开始讲起。龙云,字志舟,原名龙登云,彝族人,1884年出生于云南昭通一个彝族小地主家庭,在家七兄妹中排行第四。辛亥革命前,龙云曾跟随当地武术家学习武艺,革命中加入革命军入川作战。民国成立后,卢汉回到故乡并考入了云南讲武堂四期,1914年底毕业后,被分配到滇军地方部队任排长。

  1915年12月云南军阀蔡锷、唐继尧先后发起护国起义、护法战争,龙云也积极参战,负责保卫滇军司令部的工作,因此也与滇军总司令唐继尧混了个脸熟。1921年,滇军将领顾品珍与唐继尧之间发生军事冲突,龙云在冲突中坚决支持唐继尧,故在唐继尧获胜后被封为第五军军长兼昆明守备使。1925年,眼看广西发生新旧派军阀内战,龙云奉命带一个纵队前去参战“摘桃子”,结果一趟忙碌下来啥也没捞到。

  1926年冬,眼看北伐形势逐渐变好,隔壁的四川、贵州、广西及各省的军阀也都拿了北洋军的番号,唐继尧却还留在北洋军阵阵营里不慌不忙。早对唐继尧有所不满的滇军将领胡若愚、张汝骥、李选廷与龙云一道,于1927年2月6日发起兵变,成功将唐继尧赶下台。政变成功后,这四位临时盟友之间很快又大打出手,到8月底,被蒋介石封为第38军军长的龙云最终取得混战的胜利,并将其他对手全部赶出云南,开始了其对云南长达十八年的割据统治。

  1928年7月,蒋介石二次北伐胜利后,名义上统一华北与东北,龙云也审时度势接受了其招安,被授予第十三路军总指挥兼云南省主席的头衔,当然此时的云南仍处于半独立状态。不过,龙云手下似乎仍未完全归附,1929年3月,第38军97师师长孟坤叛变,并勾结龙云当年的对手胡若愚、张汝骥反攻昆明。结果叛军最终还是技不如人兵败一筹,张汝骥、孟坤毙命,胡若愚逃往四川,最终还是在1949年被解放军击毙。

  1930年夏中原大战时,听说新桂系主力全部北上,为扩大地盘,龙云在蒋介石撺掇下出兵两万配合粤军攻打广西,结果围攻南宁三个月都没取得什么进展,最后在新桂系反扑下败退回云南。这次出征广西失败后,龙云痛定思痛,不再想着扩大地盘,而是专心发展生产,与殖民越南的法国人做生意。同时为掌握军权防止再发生兵变,他又把手下第98、99、100、101个师缩编为四个旅,后又扩编为六个旅。

  由师改旅,龙云手下四个师长卢汉、朱旭、张冲和张凤春就不干了,认为龙云是要削他们的权,于是他们在1931年3月集体发难,要求龙云下台,把权力移交给卢汉。龙云一时没有办法,只好向蒋介石求助,后者也明确表态,承认龙云这个“云南王”的地位。既然蒋总司令都表态,卢汉等可就撑不住了,只好向龙云下跪求饶,好在龙云也没很为难他们,只是让把他们暂时调到没什么权力的冷门岗位上。

  1934年冬,长征中的红一方面军已抵达贵州境内,此时龙云的部队已不再是第十三路军(第十三路的番号给了石友三,结果石没多久就因反蒋而溃败),而是讨逆军第十路军。龙云寻思以黔军的战斗力,必然打不过红军,于是又动了对外扩张的念头,于是他叫来参谋长孙渡,命其指挥六个旅又两个团共2.4万余人的大军倾巢出动,名为支援黔军,实则意图借机吞并贵州。

  然而令龙云没想到的是,蒋军旁系军薛岳部也很快跟在红军后面进入贵州,且黔军很晚才发现他们,这样所谓吞并贵州的计划也就泡了汤。不仅如此,蒋介石亲抵贵阳后,干脆直接给各纵队下命令,结果被红军调动来调动去,弄得滇军非常狼狈。当红军佯攻贵阳时,惊慌失措的蒋介石下令各纵队前来救驾,结果滇军成为第一支赶到的部队,孙渡为此得到了蒋介石的亲切表扬。龙云在得知此事后,却怀疑孙渡有投蒋企图,弄得非常不开心。

  红一方面军转入云南境内后,孙渡率五个旅赶回来支援,不过两军之间始终保持着几天的路程,这样一直到1935年5月红军离开云南,都未再和滇军交过手。八个月后,长征中的红二、六军团也进入云南,孙渡又如法制炮企图礼送红军出境,结果红六军团长萧克偏偏不信邪,在普渡河伏击了滇军一个旅,结果双方打成平手,各自伤亡300余人。普渡河战斗后,红二、六军团鉴于滇军战斗力也不弱,于是也很快离开云南北上。

  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请龙云到南京开会,希望他出两个军的兵力上前线抗击日军,龙云爽快地答应了。回云南后,龙云即把滇军主力集中起来,整编为第60军,下辖三师六旅十二团共4.5万余人,由其表弟卢汉任军长,于1937年10月开赴抗日前线军开拔后,为补充后续部队,龙云又下令在省内组建了48个独立营,每营官兵500至1000不等,官兵普遍服役两年,这样就为之后云南不断出兵抗日提供了人力基础。

  第60军原定参与南京保卫战,但尚未抵达南京已沦陷,因此只能在1938年元旦返回武汉,并补充了一些德制轻武器和战防炮。1938年4月,中国军队在徐州会战中逐渐出于不利局势,东北军第51军和蒋军第13军在日军攻击下仓促放弃禹王山附近阵地撤退,第60军被紧急调往该地区填补缺口,结果与正在追击的日军长濑支队打个正着。双方激战18个昼夜,滇军阵亡第183师542旅旅长陈钟书以下5000余人,另负伤9000余人,日军亦伤亡3028人。

  虽然第60军在台儿庄-禹王山战斗中伤亡惨重,但毕竟成功掩护了友军的撤退,阻止了日军的进一步突破,于是经过国内舆论一番宣传,立即成为名噪一时的抗日王牌军。战后,蒋介石请龙云到武汉吃饭,对滇军的表现赞不绝口,希望龙云能再派一个军上前线。龙云满口答应,当即以孙渡为军长,率新编成的第58军开赴前线,该军同样下辖三师六旅十二团。

  卢汉作为禹王山战斗的指挥者,自然免不了有些飘飘然,向龙云要求掌握第58军的人事任免权,但龙云仍记得这位老弟以前反对过自己的黑历史,当然不希望他在滇军中的影响变大,于是任命孙渡为军长,因为320事件中卢汉曾逼走孙渡,两人矛盾颇深。但让龙云没想到的是,孙渡一到武汉,就和蒋军将领们打得火热,原来这家伙还惦记着之前因驰援贵阳而被龙云讨厌的事情,早就想脱离龙云自立门户了。

  正好此时在前线的滇军被合编为第一集团军,为限制卢汉也为控制孙渡,龙云便“创造性”地从第58、60军中抽出新编12师和第184师,合编为新编第3军,由张冲担任军长,并任命卢汉为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第60军军长则由安恩溥代理。龙云这一看似“聪明”的做法,结果只是加大了滇军内部的矛盾,在后来武汉会战的崇阳战斗中,滇军三个军因矛盾重重、缺乏配合而被日军击败,全军伤亡2000余人。

  崇阳战斗结束后,蒋介石开会追究责任,因为新3军军长张冲曾发表过亲近八路军的言论,滇军其他将领们便趁机把责任都推到张冲身上,蒋介石表面上同意严惩张冲,但事后却同意让张冲回云南休养,因为他知道张冲是龙云的亲信,这样做算是给龙云出兵抗战卖个人情。事后新3军军长由原第183师师长高荫槐接任,从朱培德系滇军那里被排挤出来的宿将李文彬则被调来接任该师师长。

  1940年,日军在法属印度支那登陆,云南前线形势骤然紧张起来,龙云趁机请求将第1集团军调回云南,但蒋介石只准第60军回滇,并批准龙云另成立六个步兵旅,组建第1集团军后方司令部。这样中国战区内便同时出现了两支第1集团军,两年后云南第1集团军又改称为第1方面军。由于判断从滇南方向进攻云南不利,驻越日军终究没敢从中越边境发动进攻,经历过1938-1939年血战的第60军官兵们也得以在滇南前线渡过了五年的和平日子。

  第60军调回云南后,前方仍保留第1集团军副司令部,由高荫槐代为指挥,此人虽然自诩为龙云的老部下,但又发牢骚说龙云不给他前线部队的人事任免权。第九战区司令薛岳利用高荫槐的这种心理,请示蒋介石给了他想要的权力,高荫槐大权在握后,便开始瞎搞,把后续从云南派来的和其他资格老的滇军将校都排挤回去,这也为之后第58军和新3军被蒋军吞并埋下了伏笔。

  此时日军经常以一个师团规模的部队盘踞南昌,为了配合三次长沙会战,驻南昌日军经常对周边国军发动骚扰性牵制作战。在1940年12月的奉高战斗中,第183师师长李文彬虽然号称内战名将,却消极避战,故意牺牲友军新12师,事后又编造战报称第183师成功击退日军。事后他还推举自己在第3军的老同事蒋文光为新12师师长,妄想鸠占鹊巢吞并新12师,结果不管是龙云还是薛岳、何应钦,都没给他这个机会。

  龙云虽然一直待在云南大后方,但也听说了李文彬企图搞他的军队,和高荫槐到处瞎搞的事情,他便以轮换主官为理由,请求升孙渡为第一集团军代司令、升鲁道源为第58军军长、升杨宏光为新3军军长,高荫槐一下子失了势,只好灰溜溜地跑回云南,而高荫槐一倒台,李文彬也顿时没了后台,最后被曾被他排挤走的副师长余建勋所替代。表面上看,龙云在这次人事调整中取得了胜利,但他所没料到的是,这个鲁道源也是颇有“想法”的家伙。

  1943年11月,日军集中五个师团10余万兵力,攻占湖南重镇常德,守城的第74军57师余程万部损失殆尽,在第九战区序列内的第58军奉命在友军配合下发起克复常德作战。日军鉴于有被中国军队合围的危险,且在攻城战中减员严重,因此主动撤兵,只留一个中队在城内。第58军原以为会在常德遭遇恶战,不料仅一天时间就克复市区,为了掩盖常德失守的真相,蒋介石便装模作样地对第58军大为表彰,而鲁道源也真信了自己有击退日军的能力。

  1944年5月,为打通华中与华南地区的交通线万余人,以长沙和衡阳为目标发动长衡会战。鲁道源奉命指挥第58军与新3军183师在赣北浏阳一带阻击日军第13师团,结果未能有效阻止日军南下,全军伤亡三分之一。10月末日军撤出长沙、衡阳后,蒋介石自信地宣布已获得长衡会战的“最终胜利”,并对跟在日军后面进行追击和侧击的58军再次进行表彰,军长鲁道源记大功一次,鲁道源这下变得更加沾沾自喜了。

  1945年初,中国军队在中南各战区开始重新武装准备反攻,新3军183师因为战斗力较强又建制比较完整而落入战区司令薛岳的法眼,全师终于装备了从后方运来的全美械轻武器,换下了使用了七年的法制武器,这让师长余建勋非常高兴。然而事后才知道,这不过是薛岳的阴谋,在1945年9月的九江受降中,薛岳突然下令:“新3军军部及新12师裁撤,第183师归建第58军,立即着办!”杨宏光和余建勋这时才晓得,原来鲁道源早已投靠了薛岳。

  在第60军回师云南前,龙云又陆续组建了七个旅留守云南大本营,1943年6月,其中的六个旅被扩编为暂编18-23师。1945年6月,暂编18、20、22师被合编为第93军,由卢浚泉担任军长,暂编21师被调入第60军建制,则由昆明行营直辖。全面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命卢汉率第60、93军、暂编19、23师赴越南接受驻越日军的投降,龙云不敢不从,不过为以防万一,他又将一个旅扩编为暂编第24师,幻想以这一个师的兵力守住昆明。

  然而龙云还是低估了蒋介石想解决掉他的决心,驻扎在昆明的蒋军杜聿明部趁趁龙云疏于防备之时,于1945年10月3日发动突袭,短时间内控制了整个昆明城,龙云虽然跑到了五华山上,但见自己大势已去,最后不得已还是向蒋军投降。此后龙云被蒋介石软禁长达三年之久,直到1948年底才想办法转移去了港岛,后又与其他爱国人士一起回归大陆,最后于1962年在北京病逝,终年78岁。

  解决掉龙云后,为了笼络云南各地的龙云旧部,蒋介石任命卢汉为云南省主席,不过为了防止卢汉再像龙云那样搞割据,蒋介石将第60、93军全部运往东北战场,暂编19、23、24师则全部裁撤,且不再给卢汉军权,只允许其以云南保安司令部的名义编组四个保安团。到1948年冬,卢汉趁着蒋介石忙于应付前线的混乱局势而没空管他,将四个保安团扩大为十八各团5万余人,并私下采购轻重机枪4900余挺,为日后的起义打下实力基础。

  第60军被运往锦州后,其下属的第184师师长潘朔端不愿打内战,于1946年5月率师部及第552团共2712人起义参加解放军,该师余部于1947年5月被解放军歼灭,师长陈开文被俘。第184师重建后被调离第60军,由伪满军改编的暂编第52师调入第60军。1948年10月,第60军在军长曾泽生带领下在吉林长春起义,并被改编为解放军第50军。而第184师则又先后在锦州、天津被歼灭了两次,可谓倒霉至极。

  第93军被运往锦州后,曾驰援晋绥军傅作义部作战,后也转移至东北战场。1947年9月,暂编第22师曾在锦西被解放军歼灭,后又重建。1948年9月辽沉战役初期,第93军在锦州地区作战中被解放军全歼,军长盛家兴及三个师长王世高、景阳、李长雄全部被俘。侥幸突围的该军余部转移到天津并加入第184师,但最终还是难逃覆灭的命运。

  而投靠薛岳的第58军,在薛岳战败被撤职后,又投降了新桂系,被布署在中原、大别山地区与刘邓大军作战。1947年7月,其下属的新11师(整新11旅)被裁撤,1948年6月,军部及第183师(整183旅)在南阳地区被歼灭。1949年1月,新桂系又将新成立的第265师补入第85军,但该军最终还是难逃覆灭的命运,在一路向西南地区转进后,第58军最终于1949年12月在广西博白被解放军全歼。

  第58、60、93军的陆续覆灭,以及蒋军在前线的不断败退,让卢汉意识到改换阵营的最后时机到了。1949年12月9日,卢汉在昆明正式宣布起义,此时其手下的十八个保安团已被改编为新编第13、14军,后改称第74、93军,由龙泽汇、余建勋担任军长。虽然这两个军没啥作战经验,但还是在昆明保卫战中阻击住了蒋军第8、26军的进犯。云南解放后,第74、93军被改编为暂编第12、13军,后全部并入解放军第13、14军。

相关内容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