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眼”!绵阳首只导盲犬“瑞秋”来啦
发布时间:2023-09-08 发布者:文案编辑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瑞秋,看这里!”“我们来抱一个!”9月5日,在绵阳市首只导盲犬捐赠仪式上,穿着红色马甲的拉布拉多导盲犬“瑞秋”,跟随视障人士刘星上台亮相,引来台下阵阵欢呼,大家接连上台与它合影。

  导盲犬是盲人的眼睛、出行引导员和心灵伴侣,是改善视力残疾人工作生活条件的有效手段。出生于大连的“瑞秋”经历重重挑选和训练后,于今年6月4日在市残联及社会公益团体的牵线搭桥下,与刘星相识,共同参与默契训练,目前已相处近3个月。

  “作为视障人士,我的出行确实受限,外出依赖家人全程接送,也很少在小区散步,对狗过敏,更是很难产生喜欢和爱。”捐赠仪式上,刘星分享了与“瑞秋”的故事。有一次在训练基地,她因青光眼发疼到说不出话,这时“瑞秋”走过来,趴在她脚边,一直轻轻地舔她的手。“我知道那一刻,它是在用肢体语言安慰我。”从那时起,她与“瑞秋”建立起只有她们才懂的默契。

  如今,2岁的“瑞秋”早已成为刘星心目中的“小公主”。“有瑞秋帮忙,我一天出门4次,还学会一个人外出吃早餐”。刘星说,“瑞秋”现在已经熟悉了自己的生活轨迹,每次路过包子铺、水果店等,不等提示就会主动停下来。

  导盲犬的培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特殊服务犬,培育难、费用高、数量少,申请周期长、难度大。从懵懂无知的幼犬成长为合格的导盲犬,整个过程大约需要18个月的时间,学习30多项科目,从专注力、服从性、稳定性等各方面进行严格的考核,淘汰率超过50%。

  “首只导盲犬的捐赠,是我们支持残疾人融入社会的一小步。”此次捐赠单位中国狮子联会大连代表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视障人士对导盲犬需求量极大,基地正在尝试培育巨贵犬等更多品种,未来将为绵阳视障人士捐赠更多导盲犬,为更多残疾朋友们提供出行便利。

  导盲犬上岗,也鼓励了更多的视障人士积极出行、参与社会活动,提高了他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发展没有止境,我们要让更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得到社会更多的尊重。”市残联副理事长张以钢表示,希望社会各界对这只“特种兵”“志愿者”狗狗给予广泛关注和关心、关爱。

  捐赠现场,还开展了视障体验、交流会等环节,残疾人朋友纷纷就绵阳第一只导盲犬落地、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等话题建言献策。

  今年9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明确规定,“公共场所经营管理单位、交通运输设施和公共交通运输工具的运营单位应当为残疾人携带导盲犬、导听犬、辅助犬等服务犬提供便利。”对此,市公交集团表示,为方便残疾朋友出行,将持续更新一级踏步“滴滴”版公交车,如87路、59路、93路等。

  主办:绵阳日报社 经营:绵阳新闻网有限责任公司 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川B2-20120140

相关内容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