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打响!此将军竟要让老年人代替年轻人去战死结果怎样?
发布时间:2022-10-15 发布者:文案编辑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1937年8月,淞沪抗战爆发后,全国爱国民众,不论老幼妇孺,都以抗日为念。这时,上海、南京、杭州、昆明、武汉等地的各大报纸上突然却出现一则广告。这则广告是招兵买马的广告,宣布筹建“老子军”,在全国征召兵源。

  广告上说:全国抗战中既有童子军,也应有老子军。少年青年的前程远大,来日方长,如果过多地牺牲,未免可惜。老人为人父为人兄,视死如归是其天职,筹建“老子军”,以敢死为目的,凡青年不必牺牲的,皆由“老子军”代替青年去做去死。凡是老人不论年纪大小,一律可以报名参加。

  让年轻人活着,让老年人去死,貌似荒诞,但筹组“老子军”的消息见之于各大报章,令国人击节赞叹血脉为之贲张,不少老年人踊跃报名,纷纷要求上前线,替年轻人杀敌。

  李根源是云南腾越(今腾冲)人,国民党元老。他曾引领全校师生投入辛亥革命,后参加护国战争,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第一人,也是朱德的老师;历任北洋政府的农商总长与代总理,官至上将军衔,40多岁时因厌倦政坛争斗,退隐苏州,致力于办教育,建设实验农村,被老百姓视为是“山中宰相”。

  日本入侵东北和华北石,他已年近六旬,毅然冒着敌人飞机轰炸的战火,接应87名难民到了苏州小王山避难。他先后四次为数百名将士建造英雄冢,并赋诗以志悲痛:

  国画大师徐悲鸿大卫感动,亲自作《国殇》,描绘李根源执绋率近万名的乡民和学生,为阵亡将士披麻送葬。

  淞沪抗战爆发后,李根源壮怀激烈,毅然出山,筹建“老子军”。但是,这则广告也被蒋介石知晓,感动之余,却不赞成他以老年人代替年轻人去战斗去死的做法,去电李根源称:“军事组织得严整,军事名称不能轻易使用”。结果,此举只好作罢,但是李根源的壮举震惊了天下,郭沫若撰文赞誉李根源为“天下之大老”。

  上海、南京失守后,李根源没有停止抗日之举,回到老家云南,继续为国奔波。1942年前后,他得知重庆政府准备放弃云南天险怒江,急电蒋介石,陈述怒江防线万大军开赴滇西,启中国远征之始。而李根源不顾年迈和多病,携带着一根拐杖,骑着大马,以“云贵监察使”身份率71军杀向云缅抗日前线保山。

  之后,他果然以自己的人脉,促成了云南的少数民族土司们在腾冲龙陵沦陷区开展游击战,动员了100多万少数民族群众支援抗日。卧佛寺的三光和尚精心绘制《怒江防御和反攻腾龙图》呈送李根源,李根源再送领导滇西远征军的总司令卫立煌。卫立煌说:“李老的一封信的政治力量可顶数个师。”

  1945年抗战胜利,李根源辞去云贵监察使之职,回到家乡云南腾冲,感慨那些为国捐躯的年轻将士们,倡导修建腾冲国殇墓园。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国殇墓园完工。国民党要人蒋介石、于右任、何应钦、卫立煌及二十集团军将领都题了词。国殇墓园把腾冲抗战中牺牲的军队官兵和民工的名字都刻在了碑上。这算是李根源“让老年人代替年轻人去牺牲”的最后做的一件事情。(婵稚翎原创,发表于百家,其他平台不得抓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