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咏春拳宗师)_百度百科(2)
发布时间:2019-08-18 发布者:文案编辑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叶问大师1972年12月1日在香港病逝。咏春拳一代宗师,精神永在,为后世门人之敬仰。

  咏春拳术,从一套女儿家的自卫术发展到实战技击之上,并在数十年间急速发展。

  实际上,叶问出生于1899年。1949年因为去香港投靠表姐,叶问留下妻子及三名年幼儿女,利用通行证,与大女儿先到澳门,后再到香港。叶问生前从来不说之前在大陆的事,甚至连儿女都不知道。来港后换取身份证时,他自己改名叶溢,而且虚报生于1893年。

  叶问妻子张永成为其生七个孩子, 其中三个孩子夭折了,剩两子两女,长子叶准,次子叶正。其妾室上海女子为其生一子,名叫叶少华。另还有一女,名字不详。叶问死后,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分完家产,来往甚少。

  传统“穷文富武”,武术必须言传身教,一位名师一辈子最多带出数位子弟。据梁挺口述,当年叶问拜陈华顺为师求学咏春拳的学费是

  )。一般是师父教育子弟从架子到意境一个或一整套动作后,才传授心法,这个“心法”包含了对这个动作的总结和核心要点提示,一整套武术从上到下从外至内,修习过程浅则十年八载,深则三五十年,为常数。往往一套近乎完美的武术,须经历几代甚至十几代人挚诚传承,才得以成就。

  叶问,作为旧式世家子弟,得以承传。及至后来流落香港,所收门徒遍及各阶层,上至官绅、下及平头百姓,为适应和惠及众人,遂将原来博大精深的“心法”(譬如双龙夺珠、神龙摆尾、白鹤亮翅、饿虎擒羊、燕子抽水……)拆改成一个个简单通俗的动作名称,如摊、掌、膀、伏、抌、捶等,让咏春拳以最显浅明了、通俗易懂的方式,在香港传扬开来。

  不过,叶问教拳,有其语言局限,叶问本身是南海(南海县)人,所持广东话为土粤音,与潮州音有语言沟通上的困难,所以是

  的。叶问秉持传统思想、不单纯追求名利而教人;所教之徒,必尽力让其通透明白,才得以修业。即便此,叶问在港授徒,仍然秉持“教拳、教马、教步”的渐进阶段过程,每个阶段浅则三五年、深则十年八载、甚至终生不授。及此,叶问的早期子弟,不乏有接受现代高等教育之人,更是使用现代教育思想和语言,将咏春拳逐步传扬开来。

  问公积极发扬咏春拳,在短短二十二年(五零至七二)之时间,不但在港澳台地区把咏春发扬光大,封门弟子梁挺更将咏春种籽散落到世界每一角落,使咏春之果实牢牢散播于世界各大国家。叶问生前培养出之人才如梁相叶步青招允李小龙骆耀徐尚田梁挺黄淳梁卢文锦

  a何金铭……等一班出色之弟子,分别都能继承宗师遗志,把咏春拳进一步发展,故宗师逝世后,咏春门人,一致推崇他为咏春派一代宗师。一直以来,咏春拳都只有少数传人。而叶问在港传技20余年,这情况才有所改变。

  上世纪60年代,李小龙赴美国发展,逐步成名,通过电影将咏春拳传播至世界各国;叶问的弟子梁挺,更是凭着咏春真传,成传扬咏春拳的一代宗师。

  此外,在叶问个人兴趣方面,每日随三、五弟子或好友在茶楼饮茶,偶尔也来几圈卫生麻将,除此之外,仲夏之时,叶问更是喜欢参观斗蟋蟀,其原因是广东的蟋蟀非常勇猛善战,不像******蟋蟀,相斗即定输赢。因此两蟋蟀斗下来,可以大战数十回合,更有蟋蟀的腿都打断了,仍然勇猛搏杀,比起擂台大战,更为过瘾。除了斗蟋蟀,斗狗也是所好也,至于叶问观看斗狗,多是与另一武林高手共往参观,他就是蛇形刁手梁家芳师傅,他与叶问同是武林中好朋友,也是同乡,可说是深交。

  叶问毕生的成就,是将咏春拳以原本秘而不传的教授方式、调整为简单通俗、显浅明了的教授方式,开宗立派,成为一系名拳;后通过其完整的拳术课程体系、其子弟(包括梁挺等)将咏春拳广泛传扬开来,蜚声国际、载誉全球,为中华武术在全世界的发扬光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许多外国人眼里,咏春拳取代了太极少林等,成为“中国武术”之一。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