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 皇侃 义疏:“君子思虑,当己分内,不得出己之外,而思他人事。”
明·沈德符《野获编·督抚·列营举炮》:“若总督军门,体尊位重,其用军容盛礼,乃分内事。”
明·王铎《送袁环中郎中奉使宁远饷军序》:“石寓(袁可立子)务以守睢阳者守宁远,兵力诚有余,即跐寘颜禅姑衍,亦丈夫分内事,是在子大夫而已。”
《红楼梦》第五六回:“ 宝钗 笑道:‘妈妈们也别推辞了,这原是分内应当的。’”
艾芜·《百炼成钢》八:“他觉得要为国家多炼钢,多炼出质量好的钢,是作国家主人的分内的事情。”
2、分内:出处:语出南朝 皇侃义疏:“君子思虑,当己分内,不得出己之外,而思他人事。”
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而形近字的含义却不一样。形近字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并有各自的特点。简单的说 形近字指某几个字看上去相似,但又不是同一个字的都称为形近字。
一是读音相同相近,如“食不果腹”误为“食不裹腹”,“粗犷”误为“粗旷”;
四是不明典故,如“墨守成规”误为“默守成规”,不知道“墨”指战国时的“墨翟”,“黄粱美梦”误为“黄梁美梦”,不知道“黄粱”指的是做饭的小米;
五是忽视语文法规,如“重叠”误为“重迭”,“天翻地覆”误为“天翻地复”,其实早在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叠”“覆”二字已经恢复使用。
南朝·梁 皇侃 义疏:“君子思虑,当己分内,不得出己之外,而思他人事。”
明·沈德符 《野获编·督抚·列营举炮》:“若总督军门,体尊位重,其用军容盛礼,乃分内事。”
1、分内:分内侧重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一般侧重内外,比如“分内分外”。
2、份内:份内侧重指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一般指名位为以内,职责以内,权利以内,工作以内。
分内,语出南朝皇侃义疏:”君子思虑,当己分内,不得出己之外,而思他人事。
意思是:君子考虑事情时遵守自己的本分,更多地是关注自己的的言行,不过多干预操心别人的事情。
2、最早只有“分”。“分”读fēn,从八(象分别相背之形,义为“别”),从刀,本义是分开、分割。
“分”的引申能力很强,义项众多,《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都收有30多个。这显然会给理解、使用带来负担。为了便于区分,“分”在运用中出现了分化,部分义项另立门户,读成了fèn。这个分化,无疑给使用带来了一定的方便。
但问题并未完全解决,因为“分”分化为两个读音以后,各自的义项还是很多,理解、运用的负担还是很重。后来,“分”读fèn时又出现了分化,部分义项加单人旁写成了“份”。不过,读fēn时并未出现这种分化。所以,凡是读fēn,都写成“分”,不加单人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