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姓_百度百科(2)
发布时间:2019-09-19 发布者:文案编辑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45. 孔氏:孔父嘉遭华督之难,其曾孙防叔被华氏排挤而奔鲁,到其六世孙丘时,以先祖的字孔父为氏,此时方出现孔氏,而孔氏第一代即为孔丘(孔子)。

  46.皇甫氏:宋戴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后,以王父字为氏,汉代改为皇甫。

  47. 钟氏:宋国君偃的三弟公子烈和同宗同源的宋桓公三子遨是宋国开国始祖微子启之弟微仲衍的十三世孙。遨之后州梨,封于钟离,数传至接,居颍川长社,以钟为氏。

  54. 朱氏:1、是古帝颛顼高阳氏之后。古帝颛顼的玄孙陆终有6个儿子,第五子名安;2、宋国的开国君主宋微子启(商王帝辛的庶兄)有裔孙朱晖,原以国名为氏,称宋氏。春秋时,诸侯灭宋,其后裔逃至砀(今安徽省砀山县),改宋氏为朱氏。蔡邕《朱公叔鼎铭》。

  55. 池氏:池氏得姓来源有三种:一是池姓出自嬴秦司马公子池,其裔孙以祖父池字为姓,其后有池子华,官授秦丞相,食禄汝南,封西平郡(今河南开封市辖范围)公。望出西平、西河二郡,配行属火,池氏属徵音,堂号有安乐堂、西平堂等;二是出自殷姓讳民,因扶助周穆王有功,王封民食采于渑池(今河南三门峡市辖范围),遂以地为姓,其后转居西河,繁衍昌盛;三是改为池姓,一如蒙、满、朝鲜等少数民族中有池姓氏族。

  56. 目夷氏:宋公子目夷之后。目夷字子鱼,是春秋时人,殷微子的17世孙,宋襄公的庶兄,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襄公即位,目夷为相。宋、楚大战于泓水时的“子鱼论战”,可窥见其超人的战略思想。死后葬于微山...

  57. 时氏:出自子姓,商汤支庶之后。据《世本》所载,春秋时宋国有大夫来,受封于时邑,子孙以邑为氏。史记太史公曰:“契为子孙,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崆峒、目夷氏等。

  67. 干氏:宋国有一大夫干犨,他的后代子孙以他的名字中“干”字为姓,亦称干氏,成为干姓的一支。

  69. 空氏:源于空桐氏,出自商朝始祖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空同,也称空桐、崆峒,是河南汝州西部崆峒山的简称。

  72. 孟氏:根据安阳殷墟出土的商时期甲骨文记载,出自商王朝时期齿序排列,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73. 甘氏:《姓纂》、《姓谱》等书指出:“甘,武丁臣甘盘之后”,甘盘,盘庚之后,甘姓始祖。

  74. 耿氏:商第十四代君王商祖乙将弟弟祖丙封于耿地,建立耿国,祖丙为耿氏之祖。

  按照司马迁《史记》的帝王世系看,子姓先祖契(偰xiè)和周人始祖稷或同为帝喾之子,是黄帝玄嚣系后人,商人和周人或同为黄帝子孙。

  在遗传学上,关于炎黄支系的分子学类型,迄今还没有明确的证据,并存在巨大的争议。

  如今在云南永胜县西南还有这个姓氏的家族。在永胜县顺州、板桥、大安等乡村居住着四五千户约三万人的“子”姓人家。

  宋国:中国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公爵,国君子姓,位于今河南商丘一带,为周朝三恪之一、春秋战国十二诸侯之一。

  萧国:微子之支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於萧,以为附庸。宣十二年,楚灭之。子孙因以为氏,世居丰、沛之间。

  邓国:商朝第23位国王武丁封季父于河北蔓,曰蔓侯。有曼氏、蔓氏等,优、邓其出也。”建立子姓邓国。

  孔子(西元前551年9月28日―西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前637年),《史记》中说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时宋国第二十任国君,在位于前650年至前637年。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儿子,宋成公的父亲。

  【出处】:《礼记·丧大记》:“既正尸,子坐于东方,卿大夫父兄子姓立于东方。”郑玄注:“子姓,谓众子孙也。”《书吕才传》:“法曰:‘官爵富贵,葬可致也;年寿脩促,子姓蕃衍,葬可招也。’”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