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看到邱少云的评功文件后饱含泪水说:一等功是远远不够的
发布时间:2025-03-11 发布者:文案编辑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1952年10月,一份烈士评功请示报告摆在了彭老总的案头上,其中一位烈士的情况引起了彭老总的重视。

  关于这名烈士的评功等级,有关部门的意见却不尽相同,他所在的15军团为他申报了三等功;司令部在深思熟虑后,修改为了一等功。

  有人提出异议,认为这位烈士在战场上并未放一枪一炮,也没有亲手消灭一个敌人,授予他三等功已是顶天了。

  “那天,他说想吃家里做的菜,我就赶紧做了两道菜送了过去,没想到,他这一去,就再没回来......”

  邱少云,一个出身贫苦农家的孩子,父母的早逝,让兄弟四人不得不相依为命,为了生计,邱少云兄弟早早地外出找活干。

  “那会儿由于长期挨饿,吃不上饭,我的个子只有锄头那么高,二哥(邱少云)便承担起了大部分农活。只要有吃的,他总会先让我吃。起初,我们兄弟俩以种地为生,一年过去了,收成也不好,没办法,二哥只能给地主家当长工,干了很多活:木匠、泥瓦匠、跑堂的......”

  老板可不会给一个员工出钱治病,眼看邱少云失去了“利用价值”,老板便串通乡公所,将他绑去卖给了国民党军队。

  邱少云有想过逃跑,并且也行动了,可跑了一夜,还是被国民党抓回来了,甚至国民党军官在他的背上被刺上了“川”字标记。

  从这之中,他便再没了二哥的消息,也不知是生是死,直到1950年2月的一天,他收到了二哥寄来的家书。

  他这才得知,二哥参加了解放军,即将要奔赴朝鲜战场打“美国佬”去了,邱少云什么也没留下,唯一的物件,便是这封家书。

  “邱少云的个子比我高,身体也比我壮实,部队除了学习就是训练,非常艰苦,一个月后,我们调到了不同的连队......”

  至今,陈大权的手中保存完好的共计12张,只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有些照片后面没有名字,陈大权也分不清是哪张照片了。

  不过据邱少云的四弟邱少华回忆,邱少云生前一张照片也没有留下,之后的那些图片、雕像都是参照家人的样子设计的。

  由于信息有限,这张照片始终未能得到确认,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张照片的背后,珍藏着浓浓的战友之情......

  邱少云加入解放军后,才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人民军队,这里官兵和睦,亲如兄弟,邱少云打心眼里拥护共产党。

  朝鲜战争爆发后,邱少云随军入朝参战,与其他九位战士组成预备队,在学习军事技术的同时,做一些运送弹药、抬伤员等战斗保障工作。

  连长朱斌的大腿被炸断,躺在战壕中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眼看弹药运送过来,朱斌挣扎着起身,准备发起下一轮战斗;

  除此以外,指导员王明思、班长锁德、郭安民等战士均已负伤,可谁也不肯下阵地,他们的眼神中没有丝毫退缩。

  邱少云重重地点了点头,背起郭安民就下了山坡,在将他送到卫生所后,邱少云又投入到了运送弹药的工作之中。

  东面与我军在西方山麓接近、西面地处开阔、难念是大平原、北面距我军哨前阵地不远、中间还有个小湖泊。

  而且,山上尽是敌人修的碉堡、暗堡,周围也设置上了6道铁丝网,如果我军贸然发起冲锋,还不等摸到敌人,就会被消灭了。

  为了拔除这一“毒瘤”,众人开始就这一情况商讨策略。邱少云认为,冲锋不可取,要趁着敌人松懈之时,伪装潜入过去,待时机成熟,再发起进攻。

  邱少云的这一提议,得到了多数人的一致认同,在进一步完善了战略部署后,战士们带足了粮食、弹药于深夜秘密潜伏在了391高地的前沿。

  这是一次无声的较量,战士们必须保持绝对的静默,哪怕是最微小的动作,都可能暴露目标,引来致命的打击,就连呼吸都得小心翼翼,彼此交流只能用手指比划。

  第二天午时,地堡中突然钻出了八九个敌人,向着邱少云潜伏的地点走了过来,随着敌人的脚步越来越近,战士们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走在最后面的那个敌人刚好踩到了潜伏的一个战士的身上,这柔软的触感吓得他兹哇乱叫,一边胡乱地向草丛开枪一边跑向山顶。

  众人的心都紧张到了极点,这要是被敌人发现,一切的准备都会功亏一篑,郭安民急中生智,发出了几声蛙鸣。

  但这几声枪响还是引来了敌人的警惕,他们立刻抄起机枪向茅草地里扫射,接着又驾驶敌人开始对茅草丛一顿狂轰滥炸,战士们仍旧咬牙坚持,一动不动。

  即便是这样,敌人仍不放心,又搬出了火炮向茅草地袭去,就在这时,郭安民注意到,邱少云身边的茅草着了起来。

  火势也越来越大,邱少云浑身都着起了火,大家的心都揪了起来,邱少云为保证行动顺利进行,硬是一声不吭,纹丝不动,没有发出一丝声响。

  他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整个行动计划的成败,守护着战友们的生命安全,任由大火将自己吞噬,邱少云牺牲时,年仅26岁。

  战友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火在邱少云的身上燃烧,每个人的眼中都噙满了泪水。半个小时后,烈火才渐渐熄灭。

  1952年10月,一份烈士评功请示报告摆在了彭老总的案头上,其中一位烈士的情况引起了彭老总的重视,这便是邱少云的。

  有人则提出了异议,认为邱少云在战场上并未放一枪一炮,也没有亲手消灭一个敌人,授予他三等功已是顶天了。

  在彭老总看来,邱少云为了全体战士们的生命安全,为了计划的顺利进行,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

  这样的钢铁意志,授予一等功是远远不够的,邱少云身上的精神,不正是我党能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魂所在吗?

  最终,邱少云被授予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的称号。邱少云凭借超凡的意志,超越了人类本能的极限,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邱少华闻言,整个人仿佛被定格在原地,心中充满了难以置信与深深的绝望,泪水不由自主地滑落脸庞,他不敢也不愿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1953年6月,郭安民等人来到了安葬邱少云的地方,轻轻地拂去了他身上的泥土,为邱少云穿上了一件崭新的军装。

  大家小心翼翼地将邱少云抬上担架,再抬上吉普车,在飞机的运送下,邱少云终于回到了家,安葬在沉阳抗美援朝的烈士陵园中。

  在战场上,邱少云为了全局的胜利,不惜忍受烈火焚身的剧痛,始终保持沉默和静止,这种超乎寻常的毅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让人肃然起敬。

  真正的英雄不仅仅是那些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杀敌立功的人,更包括那些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为了大局而牺牲个人利益的人。

  参考资料唯一在世弟弟回忆邱少云:他说会带着光荣花回来. 中国青年网郭安民:我与邱少云一起潜伏391高地. 文史春秋他,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却感动无数中国人. 警苑心语

相关内容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