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熊猫人僧侣这件事可以这样解读吗?
发布时间:2023-03-09 发布者:文案编辑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虽然我认为太极拳有辅助功法,现实中也确实有,要练实战还必须练一些额外的功法,但我仍然提倡拳功一如的思想,这样对太极拳的发展有很多益处,能避免很多害处。

  很多门派至今还抖大杆,这也算是太极拳的补充功法训练。(才知道,中国传统跤术的功力训练也有抖大杆。)

  但是,假如架子做得足,根本不必压腿。如果练得慢,根本不需要站桩。如果练得快而猛,根本不需要跑步。如果重练,根本不需要抖大杆。拳练得多,并且多练单式单个动作,根本不用划圈。

  民国时期形意拳有位名家,别人问他如何练内功,他就说形意拳即内功,拳功一体。这个朴素的思想,我在学拳的第一年就有了,那时候还没弄明白内劲,也没有弄明白内功,更不明白动作与气、意、神的关系,但我凭本能就认定根本不需要额外去练气功一类的东西,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就能练到所需要的一切素质。

  因为教拳的人不知道如何在拳中练功了,说明不知道拳的目的意义了,说得简单点,就是不懂拳了,无法细讲拳,只能用旁门左道补充。师父昏昏,徒弟岂能昭昭?

  现实中,很多人练套路只是表明自己会太极拳,而推手或者其它应用则练额外的东西。脱离所学,脱离所练。学、练、用脱节。用不上学的东西,用不上拳里的技术和功夫。比如实战时得用拳击技术,用摔跤技术。推手时也用摔跤技术。

  我们观摩洪均生先生练拳的拳照,他做的仆步是最难的那一种——不是最低的。据他说,应该小腿贴地。练的是四平马的低架。这种训练,根本不需要压腿、压腰。也不用专门练跳跃、下潜。

  小架拳有极端错误的认识,一种认为越低越好,他们不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一种认为站得高好,灵活。他们不懂练与用不同。

  当然,确立拳功一如的思想并非僵化地规定一成不变。还得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有的年老体弱的人,就不能完全照规矩练,可以放宽要求,站得高一点。

  拳功一如的思想,是强调套路的作用。但最近很多人把传统武术不能实战的原因归罪为套路。这实际上还是不明理。套路就相当于教材,便于记忆和传播,也可以表演。至于如何学习和训练,那是学习者的事情。自己学成了书呆子不能怪书本。

  传统武术习练者不能实战的原因讲过N次了,主要是因为没有把实战作为学拳的动机。多数是健身和养生。当然,它的训练体系也有问题,没有针对实战进行功力训练、体能训练、技战术等训练。

  树立拳功一如的思想,已经是奢侈的追求了。就是树立了,思想统一了,事实上也做不到。因为现在的太极拳很多已经偏得太远了,走向游戏化、娱乐化、玄虚化、表演化,甚至迷信化、反智化。而太极拳的基本原理、拳法都基本失传了,这是拳功分离的主因,不能详细讲拳,只能旁求,搞桩功,搞气功,掺宗教思想,或者搞别的乱七八糟的东西。

  确立拳功一如的思想,能杜绝神神叨叨,能回归拳的实质,能学练用有机结合,能提高效率。但目前来看,这个目标显然是太高了,实现太难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