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劣币驱良币,是指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而价值高的货币却要被迫退出流通领域,价值低的货币反而充斥市场。这之于人类社会则表现为坏人当道,好人沉默。
在写下面的文章之前,事先声明,本文观点原创,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而至于文章当中实例的真实性,本人亲身经历,只不过鉴于本人身份,对于校名人名不便明说,各位家长耐心体味其中道理即可,若是我写的故事也发生在了你的身上,这说明这样的矛盾是普遍的,不是特殊的。
事情还要从今年的中考志愿填报说起。本家的一个亲戚中考分数不太好,想让我通过一定的关系把他送进本地一个不错的高中。
因为之前关注较多的是高考志愿填报,对于中考关注较少,于是从头学起,最后我就了解到了,中考竟然也出了志愿填报。
所以我以为中考志愿填报和高考志愿填报一样,按照孩子的排名择优录取,所以我就按照高考志愿填报的方法给亲戚家的孩子报了名。
最后的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中考的志愿填报形同虚设,只是一个所谓的流程而已。而真正的报名需要家长带着钱到学校报名。
由于我对本市中考志愿填报错误的理解,导致亲戚家的孩子甚至差点与职业高中失之交臂。实际上他的分数是远远高出职业高中录取分数线的,但是最后凭着分数竟然连之所职高也进不去了,最后还是托关系走后门多花了钱进了本市的另一所普通高中。
通过和学校内部人员沟通了解到市教育局起初对志愿填报的要求是全部按分数线进行录取,开始几大高中也是这样做的,但是后来事情的发展却完全出乎本人的意料。
学校录取分数线确实也像往常一样那样降分了,但是今年降着降着,就不再继续往下降了,声称招满了,实则没有。
可以说,某些高中的校长玩得一手好套路,但这套路太脏了,利用家长为孩子报学心切的心理,把分数提得虚高,违背了教育局志愿填报的宗旨,最后让家长们花大价钱为公办教育资源买单。这难怪有的家长痛骂道:这套路太脏了。
原来这些人把小聪明都用在了这里,用在了捞钱之上,一个小城市的教育如此发展,它的出路又在哪里呢?
分数高的孩子与所谓的高中失之交臂,分数低的家长砸锅卖铁花钱让孩子进了学校,可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哪怕砸锅卖铁也要把孩子送进市里最好的高中。但是家长们是否有曾想过孩子的成绩达不到,即使被送进了好班,也跟不上。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样的孩子通过裙带关系进入所谓的高级班级,是德不配位的,在整个三年高中生涯当中,对其精神的摧残也是极其残忍的,这种事情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最后就是想对那些校长这样说,教育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回去,想必如今的每一位大校长,曾经都身处教学一线,曾经都站在讲堂。如今为了几个臭钱怎么就变了质?
为了金钱而出卖灵魂,值得吗?其中的校长曾经也是我的校长,十几年过去了,不见了曾经的和蔼可亲,只见着为了金钱而露出的狰狞面目。
抑或是曾经的我太过单纯,没有看到这背后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它们盘根错节,根深蒂固,这其中的利益联结又是那么的坚不可摧。
为尊者讳,不便于透露出具体的学校和校长名字,但是,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大家可以对号入座,如果你中招了,可以说是巧合,也可以说是必然。
对于看到此文的校长或者老师,或者在进行暗箱操作的人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要把一个城市的教育搞得乌烟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