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超火爆的“再来一瓶”已经消失其中原因你一定想不到!
发布时间:2019-09-12 发布者:文案编辑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在现在众多商品的促销形式中,从来没有像“再来一瓶”这样的促销方式,能够被整个行业长期使用。但是,曾经那个红极一时的“再来一瓶”在现在已经变得销声匿迹,几乎再也难以寻找到“再来一瓶”的踪迹。那么,“再来一瓶”为什么会消失呢?

  说起再来一瓶,那就不得不提到康师傅这个品牌。1998年的时候,整个饮料市场对于康师傅来说可以说是腹背受敌。虽然康师傅在茶饮料的市场上面占有很大的份额,但是,一些其他的饮料企业一直没有停止过对茶饮料市场的觊觎与蚕食。为了抢占市场,可口可乐在推出不同产品的同时还请了明星开始代言。在2008年3月的时候,可口可乐发布了一款“原叶茶”,由成龙父子代言,一举将15%的市场份额收入囊中。不仅如此,康师傅的其他竞争对手也开始在这个时候选择了强强联手,联盟推出茶饮料产品,抢占市场份额。

  在这样的危机之下,康师傅只能选择破釜沉舟。在2009年2月的时候,康师傅正式启动了庞大的“再来一瓶”的促销战略。这样大手笔的“终端决战”令市场目瞪口呆——历史上从未有一个品牌推出过等同于对手市场规模数倍的赠饮!仅仅2个月,康师傅便成功培育出一种市场心理——买茶饮料没有“再来一瓶”都是不合理的!那个时候,整个康师傅的茶系列饮料的中奖率高达20%,也就是说五瓶之中就有一瓶能够中奖。

  可以说,“再来一瓶”的出现,不仅挽救了康师傅的危机,还挽救了康师傅多年来被其他企业夹击进攻的困局。不仅如此,康师傅还将所有的饮料企业都拖进了“再来一瓶”的这个泥潭之中,而在当年,康师傅的赠饮规模更是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5亿瓶!也就是这毫不起眼的“再来一瓶”让康师傅又成功的坐上了茶饮料的龙头老大的位置,同时改变了整个行业的格局。

  随着“再来一瓶”的影响面开始逐渐扩大,各大饮料企业也都开始使用这一方法进行促销。但是各种意料之外的情况也开始相继出现,因为每家企业每年用于再来一瓶促销商品的数量都是提前做好计划的,在正常情况下,每年应该是有固定数量的瓶盖返给厂家。就拿红牛举例来说吧,那一年红牛锁定下的市场销售目标是6000万瓶,按照之前所说的20%的中奖概率来算。那么红牛应该多生产出1200万瓶,用于对付再来一瓶的促销产品。但是到了年底的时候,红牛厂家居然收到了2000多万个再来一瓶的瓶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般来说,消费者中奖后,都是直接在产品的购买处兑换,而售卖终端在兑奖瓶盖积累到一定量后再跟供货的经销商进行兑换,如此逐级往上最后统一由厂家直接按照瓶盖数量兑付等量的产品给一级经销商。而主要的问题就是出现在在一级一级的兑奖环节上面。要知道,这多出来的瓶盖就是那些不法分子联系瓶盖生产厂商,定制一批“再来一瓶”的中奖瓶盖,然后将其以较大折扣价格卖给经销商,从而来获取不法利润。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几块几毛的又能算是什么事儿呢。但是你要知道,快消类饮品每年的销售量还是非常惊人的,就拿之前的红牛来说,光是这一个品牌,他们就能从中获利上百万。如果一个经销商同时做好几个甚至数十个品牌的这种生意,那一年的收入也能达到五六千万!

  后来,也是因为这种不良厂家假冒中奖瓶盖来兑换的现象越来越多,厂家开始注意到其中的猫腻并逐渐取消了这种促销方式。而且,随着各大品牌争相面世,饮料企业们发现,来自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对销量的拉动远比促销来得持久和忠诚,因而,在具体操作中,粉丝经济取代了价格战。

  或许很多人在购买饮料之后,还是会下意识的查看一下是否有“再来一瓶”的字样,但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情况应该很难再次出现了,要知道,商人促销的目的也就是为了盈利,如果这样的方式带给他们的都是赔本买卖,那自然是会被淘汰掉的。不知道你们是喜欢现在得扫码对讲还是更直接的“再来一瓶”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