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新能源汽车,每年还在以数以千万计的规模递增。不过再过两年左右的时间,这些新能源汽车将面临严峻冲击,而且大部分有可能会被淘汰。
本月初,在围绕新能源汽车的一个专家媒体交流会上,来自中科院的欧阳明高院士给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全固态电池就要来了,2027年就能投入使用。
院士给出的结论,只是说2027年是起点之年,但随着媒体的发酵,尤其是在网上,信息慢慢就被扭曲成为,2027年,传统的锂电池就没有生路了。
实际上,欧阳院士还特意提到,真正形成规模,比如市场占到1%,可能需要5到10年的时间。也就是说,2027年,仅仅是全固态电池的起点之年。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以弯道超车的方式,加速超过了发达国家传统的车企,虽说我国汽车的市场份额在持续扩大,但市场的不确定甚至风险依旧存在。
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技术,目前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有很多车主,为何现在依旧拥抱传统燃油车,主要原因就是锂电池的动力还不够用。
锂电池寿命有限,而且随着使用的时限拉长,电池整体的性能在持续下降。在气温降低的时候,电池的性能还会大打折扣。
这些问题,在燃油车上统统不存在。也正因为如此,面对燃油车爱好者的吐槽,新能源汽车要想突破动力瓶颈,就得从电池的研发上入手。
全固态电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解决传统电池一系列短板问题的产物。不管是国内的车企还是国外的,亦或是电池制造商,近年来都在这一领域持续深耕。
实际上,先不说全固态电池不会迅速被推广,即便真的被迅速推广,传统的锂电池汽车,同样还会有自己的份额。
更何况,每一种类型的电池,都有自己的使用时限区间,只要还在合理的使用范围内,即便其他人都换成了新车,原来的车还照样能开。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肯定对新电池就充满了太多的好奇,它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能够让业内人士认定可以取代传统的电池?全固态电池真的很厉害吗?
先来看一下两种电池的具体差异,传统的锂离子电池,采用了液态的电解质,全固态电池顾名思义,其电解质是无机固体状态。
液态电解质的劣势,主要体现在安全性上。比如使用时间长了,内部就会逐渐生成类似树枝一样的锂枝晶,这种东西一旦刺穿电池两极的隔膜,就有可能会引发火灾等一系列隐患。
如果是固体电解质,这种情况就不复存在了。电解质是固态的,电极也是固态的,相对于传统的锂电池,不管是密度还是安全性都进一步提高了。
因此可以这么说,全固态电池,就是锂电池的升级产品。因为从本质上说,新的电池的技术逻辑,依旧是原来的逻辑,只是技术相对于老技术更先进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固态和液态之间,还有半固态这种技术。相对于液态电解质,半固体的优势提升明显,相对于全固态,它的成本又在制造商的可承受范围。
从技术更新的角度看,全固态2027年可能会装车使用,但在大规模应用之前,应该还需要半固态技术来做一下过度。
至于其中的原因,既有技术的成熟度和稳定因素,还有成本的因素。尤其是后者,可以说是全固态电池的最大短板。
全固态电池既能耐受高温,也不用担心腐蚀性,温度在300℃也不会爆炸。相对于传统的锂电池,安全性一下子提升了好几个量级。
其次,能量密度也不是锂电池能够相提并论的。能量密度的提升,理论上行驶的里程也就越远。如果下一步全固态电池普及,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最低也要保持在1000公里。
所以从使用的性价比来看,它确实比锂电池拥有更大的优势。最后还有一点,因为是固态产品,它的体积相对较小。
传统的锂电池,既有隔膜也有电解液,光是这两种东西,就占了电池全部体积的40%,质量上也占去了25%。
全固态电池则不一样,由于不用特意添加隔膜,正负极之间的宽度可以缩小到毫米级甚至微米级,这样一来,大块头的电池配以沉重的身躯,也就成了历史。
但是说了全固态电池这么多的好处,都抵不上它的一个关键缺点——成本太高。有数据显示,新技术下的电池成本,是原来电池的4倍,实际的成本规模可能更大。
网上曾做过对比,假设一辆续航为600公里的新能源汽车,使用三元锂电池,半小时能充满,价格在15万左右甚至更低。
再来看一辆全固态的新能源汽车,新的电池,使其续航在1000公里以上,不过没有快充功能,充满电至少需要两个小时。
因为汽车这种产品,当销量和市场份额达到一定程度后,制造商可以通过极高的成本控制,将价格拉到极低值。
但如果是高成本的产品和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汽车没办法控制和降低成本。一旦成本超出预期,又会进一步影响到消费者的需求。
技术和产品成本越高,就挤占了定价和销售相对更灵活的空间。当然,这种观点还是2023年时说的,经过了一两年的技术发展,恐怕有些车企已经逐步改变了态度。
也许到那个时候,相比于现在,全固态电池的价格会有所下降。即便出现了下降,短时间内也不会彻底而完全的取代锂电池的市场。
技术当然是在进步的,但所有技术的进步,都是一种渐进的态势。只有全固态电池的价格,降到大众能够接受的范围,它的主导作用才会真正体现出来。
新技术代表着全新的可能,同时也会深刻影响产业下一个阶段的布局。正因为如此,技术和产品大规模铺开之间,还有一段“安全距离”。
《中科院欧阳明高院士:通过全球的努力,全固态电池能取得成功》 澎湃新闻 2023年4月16日
日前,山西省大同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席某某强奸上诉案及所涉婚约财产纠纷上诉案的审判长接受记者采访:本案系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审宣判后,鉴于网上存在大量不实信息,法院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回应社会关切,澄清事实。
随着中美贸易冲突的升级,两国之间大宗商品的贸易流向正逐渐发生变化:以大豆为例,分析人士指出,巴西有望进一步巩固中国最大大豆进口来源国的地位。美国大豆种植户警告,美国大豆可能将永远失去中国市场。
4月18日,湖南长沙,国际金价波动,男子拿一公斤多黄金变现80多万,“成本价大概70多万,赚了十万,现在价格很理想”。男子表示,还有继续投资黄金的打算。
据中国蓝新闻报道,随着美国对中国产品征收的额外关税达到145%,许多美国网友开始讨论“打飞的去中国代购商品”的可能性,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4月,美国政府挥舞“关税大棒”,国际金价再度刷新历史新高。在这场全球贸易格局的震荡中,黄金作为终极避险资产的吸引力持续升温,此时,一桩关于美国黄金储备的“罗生门”事件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作为美国最大的黄金储备库,位于肯塔基州的诺克斯堡金库到底有没有黄金?
△美国加州州长纽森(资料图)美国人口和经济规模第一大州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纽森当地时间16日宣布就关税问题起诉特朗普政府。他批评特朗普政府滥用关税政策的行为“违法”,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混乱和破坏。加州成为全美第一个就关税问题起诉特朗普政府的州。
玩具业是美国遭受关税冲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指出,对中国生产的玩具加征高额关税,意味着曾经物美价廉的玩具将变成“奢侈品”。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进口了价值177亿美元的玩具,其中75%来自中国。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编辑小娄2022年12月29日这天,消失在大众视野许久的央视主持人朱军在社交平台上更新了一则内容。
美国特朗普政府以所谓“让制造业回流美国”为名大打关税战,引发美国内外普遍批评。几次三番对关税政策的“朝令夕改”更是让美国农业界、商界、工业界、政界甚至包括电影行业在内的文艺界感到混乱和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