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拉萨3月28日电(记者曹槟 旦增尼玛曲珠孙非)在地处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孜县的江孜地毯厂“剪花”车间里,63岁的普琼盘腿而坐,手中的剪刀上下翻飞。他的面前挂着一张190厘米长、90厘米宽的毯子,身旁一支点燃的藏香释出淡淡的药草香。
普琼16岁开始接触藏毯织造。他说,编织好的毯子需要经过“剪花”,让图案更加立体和鲜艳。由于图案细密、复杂,他面前的这张毯子需要5天左右才能剪出来。
江孜是西藏着名的卡垫之乡,已有900多年的制毯历史。“卡垫”是藏语小型藏毯的意思,一般用于藏族家庭的客厅和卧室。2006年,“藏族卡垫织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普琼所在的江孜地毯厂于2011年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之一。2017年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划拨650万元非遗保护利用传习项目资金,为地毯厂修建了两座现代化厂房。
“我们的藏毯用料考究,采用传统的植物染料,沿用了古老的‘穿杆打结’编织工艺,是机器生产不能代替的。”江孜地毯厂厂长拉平介绍,继承几百年的生产实践,该厂形成了独特的梳、纺、染色、倒线、手工编织、平剪、洗毯等一条龙生产工艺。
今年61岁的拉平是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16岁进厂,学的就是卡垫编织,一“织”就是一辈子。
在宽敞、安静的编织车间里,工人们两两一组,坐在数米高的织架前,各种颜色的线在他们手中穿梭,看得人眼花缭乱。
拉平说,手工编织费时费力,两个人从早到晚,最多也只能完成大约90厘米长、10厘米宽的一小块面积。
“目前工厂的人力无法满足订单量的需求,我们计划从异地搬迁和偏远乡镇的困难家庭中吸纳员工,尤其是年轻人,实现技艺传承和就业增收双赢。”拉平说。
2020年《日喀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出台,其中明确提出对“编织织造”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当地政府不断加大对民族手工业的扶持力度,强化“高原特色毯业”区域品牌的传播,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推介活动,江孜地毯厂的产品也让更多人看到。
拉平除了想方设法招工,还积极向同行学习。他表示,厂子今后不只要坚守传统的手工藏毯,还要引进先进设备,增加与消费需求相适应的产品品类。
2023年3月22日,重庆万盛石林景区,各式各样的花儿竞相绽放,姹紫嫣红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彰显出浓浓春意。
2023年3月22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禹越分中心正式启用。该中心结合老年人就近就便养老的实际需求,集便民服务、文化体育、医疗养老、膳食营养等多种公共服务与生活服务为一体,打造适老化、多元化、智能化养老服务体系。
2023年3月21日,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博览会在湖北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展期为3月21日至26日,来自国内外156所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参展。
2023年3月18日,山东日照经开区天天有岗位月月有招聘第六场专场招聘会在奎山体育中心举行,求职者向企业咨询岗位信息。该区先后组织6场专场招聘会,70余家企业发布岗位7000余个,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780人。
2023年3月18日,河南洛阳,为期两天的中国小浪底轮滑文化节竞赛活动开赛。本次比赛设轮滑马拉松、速度轮滑(公路赛)、自由式轮滑等5大类10多个小项,来自全国各地154支代表队的2174名选手报名参赛。
2023年3月13日,安徽黄山休宁县,茶农在有机茶园采摘春茶。春回大地,嫩芽吐绿。眼下,休宁首批春茶已进入采摘期。
2023年3月9日,湖南常宁,天气晴好,金色油菜花与村庄、田园、河流山峦相映成景,构成一幅秀美山水田园画。
2023年3月9日,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组织消防救援人员、索道维护人员和社会专业救援力量在天子山索道联合开展索道高空救援模拟演练
2023年3月9日,为期三天的广州文交会在广交会展馆D区举行。广州文交会以“文化的广交会”为发展方向,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轴,突出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商贸等领域融合发展等亮点。
3月7日,“与春之和——2023江苏省小幅油画作品展”在苏州美术馆开展。据了解,展览共展出237位画家的237件作品,将持续至4月9日。此次展览是2023年苏州美术馆农历年后举办的首次展览。
惊蛰节气,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春茶已进入全面采摘期,侗乡茶农抢抓时节,采摘、加工早春茶。茶叶是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特色农产品,三江茶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23年3月5日是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60周年,也是全国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许多集邮爱好者来到雷锋邮局选购纪念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