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上汽市值一直很低,自2018年以来下跌1900亿美元,仅为比亚迪的1/5。 与新势力们相比,在资本市场的存在感太弱了。
一直以来,与五杯六盏的新势力车企相比,上汽低调了很多。 刀哥发现其他车都在吆喝,霸气十足,只有上汽的宣传,总是离不开“低调”。
乘着合资汽车时代的风口,上汽拥抱着大众的大腿,还记得当时国人只认外国品牌,上汽卖车相当轻松,一位上汽老员工自豪地说:“中国第一条轿车管道就是我们上海桑塔纳。”
随着国产自主品牌的兴起,很多合资车最大的问题不是活不下去,而是离开外国品牌,如何生存下去。 最终,外国品牌表示要离开,很多国内车企都屏住了一半。 海南马自达、北京现代是先例。
上汽动作颇多,2006年,上汽宣布自主品牌荣威,斥资500亿美元在世界各地设立技术中心,随后推出自主新能源品牌智己。
2022年11月,智己汽车董事长刘涛强调智己L7的超跑模式,在高速公路上违章停车、变道不开转向灯等各种违章驾驶,此后不得不公开道歉。
他多次公开吐槽对方,批判李想,讽刺BBA、特斯拉。 “花40万买BBA燃油车/假电车,真是无可奈何的悲惨! ”
与此同时,上汽的销量持续下降。 这两年,给股东的分红也不理想。 股吧里的股东们喊着董事长陈虹下课。
智己汽车董事长刘涛说:“大家听说的品牌是80分,但现在智己的知名度只有40分。 3个月提高到80分”。
随后,有媒体披露,智己汽车的盲单可能存在注水,不少订单也出现在二手平台的闲鱼上,老板们纷纷寻求大侠,甚至有人声称是智己汽车体验店的员工
更残酷的数据是,智己L7的年销量只有4779辆,比亚迪自不必说,未来小理一个月的销量比那还要多。
销量上不去,智己开始下调价格,不料,与上汽另一品牌的价位重迭,两个品牌的定位越来越相似,有业内人士一时间见血,“左右之战必有内耗。 ”
毕竟,国际足联汽车和智己汽车一样,销量并不理想,从国际足联联合会统计的零售量来看,每年国际足联r 7的年销量仅为3151辆。
相比之下,2018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上汽集团毛利率从13.25%降至9.65%,比亚迪为19%,吉利也为17%。
屏不住呼吸的汽车制造商也开始像其他汽车企业一样,以2023年总销量600万辆、新能源车销量150万辆为目标。
在年度股东大会上,面对股东对股价的强求,会长无奈地说:“希望股东能给我们出主意。 这个股价怎么办? ”
上汽很早就布局新能源,2015年砸了72亿新能源项目,2018年继续建设新能源汽车厂,推出新能源车。
但是,“早上起得很早,晚上聚得很晚”。 到2020年,人们购买电动汽车的欲望并不强,最终,小理在网络营销和用户思维上强势崛起,抢占了新能源车的市场。
如果能贡献收益就好了,但问题是五菱宏光MINI EV,一辆车只赚90元,卖再多也不能提高整体业绩,反而会进一步降低毛利率。
和老的国有企业相比,抬车也没有能打的豪华车。 相反,一汽正在寻找独特的形状。 人们一提起一汽,第一反应就是豪华车品牌的红旗,被誉为“中国劳斯莱斯”。
在坐汽油车赚钱的时候,把小理高高卷起的配置、尼奥缠绕服务、理想的缠绕舒适度等,都是用户肉眼能感知到的细微部分。
作为上海市的核心国企,一直倡导自主上汽,但还是抱着政府的大腿,当地出租车和政府车一般会优先购买上汽。
之前发生了什么,如果把量产车卖给网约车和地方政府,个人用户的占有率就会受到数据注水的质疑,很难证明企业的竞争力。
汽油车也同样逃不掉。 一旦风口浪尖,即使有政府支持,汽油车销量也会逐年下降,利润更是创新不足,无法横空出世。
在2019年年报中,上汽表示,已完成智能驾驶关键技术布局,仅用一年时间,就掌握了感知、决策、执行系统关键核心技术,成功研发车用芯片。
但是,智能汽车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被很多车主诟病。 智能汽车的导航仪不能使用,车漆的厚度也不均匀。
但砸钱的回报并没有直观地体现在产品上,甚至连股东都在质疑。 “花600亿美元,会点燃五菱宏光吗? ”
为了生存下去,许多新势力初期因创业者“语言不足为奇”的博学而备受瞩目,抓住网络的风口,成为网络红人。
说狠话是危险的手段。 有人通过销量证明了实力,也有人成为了笑柄。 例如,也有人与BBA并称为“BBBA”的宝沃汽车。 2022年宣布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