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作一片志愿红云——记全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驻三亚隔离点志愿者
发布时间:2022-10-05 发布者:文案编辑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在三亚市某隔离点,驻守着来自全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13名民警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他们是省司法厅派往三亚支援抗疫的第一批志愿者,分别是陈明、乐毅、李团波、雷家锋、吴崇兴、吴体茂、卓冠斌、邓丕樯、云柏华、郑利云、颜区智、王春彬、文钦胜等。截至9月7日,志愿服务队已经工作整整一个月了,让我们一起走近这13名抗疫志愿者。

  这里实行“双点长制”,一名点长是天涯区派来的干部,另一名志愿者点长是省戒毒管理局所政管理处副处长陈明,他的职责是负责隔离点全部抗疫工作的统筹安排。隔离点上原有志愿者24人,随着教师志愿者的撤退返岗,现只有17名志愿者,民警志愿者就成了这里的“绝大多数”。“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快要到了,他们也想家,但为了夺取疫情防控扫尾攻坚战的最后胜利,他们依然决定坚守。

  为宣传海南司法行政亮点工作,近日,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司法行政新视界》栏目播出节目《温情四更司法所 贴民心解民忧》,讲述“全国模范司法所”东方市四更司法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工作举措,出新招见实效,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故事,为东方社会治理提供新思路,增添新活力。

  集中隔离点是疫情防控的特殊“战场”,是阳性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最聚集的地方,也是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蔓延”的第一道防线。全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的13名志愿者被安排在安保组、医务组、后勤保障组、人文关怀组和监控组,大家分工不分家,团结协作,同心抗疫。在这里,志愿者们常常以戒毒人民警察的身份聊以慰藉:我们是专业“打毒人”,我们不怕毒!

  志愿者们说,在隔离点,可怕的不是病毒,是人的心理。长时间被封闭隔离的人,压抑、抑郁情绪无处宣泄。有的人耐不住寂寞,直接拖着行李箱破门而出;有的人觉得闷得慌,偷偷溜出房间;有的会出来大喊大叫:“放我走,我没病!”有的人会直接打电话给志愿者民警,没由头地大骂一顿,感觉这样才够“爽”。

  工作在隔离酒店的民警志愿者就是要在最关键的时刻站出来,以血肉之躯筑起一面墙。安保组志愿者雷家锋说:“监控组的吴体茂等同志通过监控一旦发现有人私自走动,便第一时间发出对讲警告,王春彬、文钦胜、颜区智等安保组的同志第一时间冲进去劝返,谁接到任务谁上,全天24小时待命。”安保组志愿者们最希望,化作一面墙,一面挡住病毒,一面保护群众。

  “刚才您走出来,有什么需要?我可以帮助您吗?”安保组志愿者将私自出门者成功劝返后,人文关怀组马上通过电话、手机、微信等致电问候。随后,听到的都是牢骚满腹,甚至破口大骂。志愿者都会耐心地听下去,细心解答群众的疑惑。

  “我女儿不能去方舱医院!要是有什么闪失,我一定跟你拼命!”面对电话那边的咆哮,志愿者乐毅耐心地解释道,“特殊时期,请您理解,集中隔离才是对她负责”。原来,该男子的女儿今年才7岁,核酸检测结果是阳性,这意味着即将被拉去方舱医院进行集中隔离治疗。作为密接人员,父亲的核酸检测结果是阴性,暂时要留在酒店观察。”您的心情我很理解,我也是一个父亲,我也有一个女儿……“见男子的情绪有些缓和,乐毅讲起他已经好久没有看到女儿了,很想念女儿。男子竟没有挂断电话,始终保持沉默。最后乐毅告诉他可以帮助申请陪护,前提是要耐心等待。经过多方协调申请,男子作为陪护的诉求得到允许。当乐毅把这个好消息第一时转告男子时,电话那头男子激动地说:“谢谢,你真是一个好爸爸!”乐毅心里乐开了花,放下电话的瞬间他真的想女儿了。随之,又一个电话响起,根本由不得多想。

  “封闭不封情,隔离不隔爱。“人文关怀组的志愿者乐毅、李团波表示:”无论多麻烦、受多大委屈,我们都愿做一棵树,一棵可以信赖依靠、心灵栖息的树。

  “ 快一点,再快一点,晚了大家就会等不急了!”卓冠斌、云伯华、郑利云3名同志作为后勤保障组志愿者,每天早上天还不亮,就早早起床赶赴酒店厨房洗菜做饭,这些平时不怎么干家务的小伙子,刚来的时候,都是笨手笨脚的,加之外面天气炎热、厨房温度高,工作起来很吃力。时隔一个月,他们现在炒菜、做饭、分餐、打包样样都行,俨然成了“大师傅”。为了实现精准配餐,他们连隔离人员的房间号、姓名、民族、来自哪个省份等每个人的信息都记得一清二楚。一日三餐,每顿都要为450多名隔离人员配餐打包,楼上楼下、跑来跑去,一天下来腰都累酸了、腿都累软了,但是他们无怨无悔。他们说,最想化做一缕风,能跑的更快点,将饭菜早点送达。

  为宣传海南司法行政亮点工作,近日,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司法行政新视界》栏目播出节目《温情四更司法所 贴民心解民忧》,讲述“全国模范司法所”东方市四更司法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工作举措,出新招见实效,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故事,为东方社会治理提供新思路,增添新活力。

  “阿婆,您休息了吗?听说您不愿意吃饭,我们来看看您!”医务组志愿者吴崇兴每天都要化身”天使白“深入隔离酒店各个房间进行核酸采样,还要根据志愿服务队其他组反馈的情况,对年龄较大、身体较弱的隔离群众进行走访慰问,并带上一些慰问品,送上全体志愿服务队的集体关心和祝福。临别,还要叮嘱一下阿公阿婆,不要老是躺在床上,要经常下床走动走动。

  白天协助核酸采样,晚上整理上报采集数据,也是医务组的分内之事。面对这项直接反应疫情防控工作战况、影响防疫决策的数字统计工作,志愿者邓丕樯可是不敢有丝毫的马虎,细之又细、反复核对,因此经常工作到深夜。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医务组志愿者如同与病毒贴身较量的“侦察兵”。他们常常自我解嘲地说:“不入毒穴、焉采核酸?”他们说,最想化作一束激光,瞬间识别病毒,让感染者快速就医,让健康群众早日回家。

  “点长陈明率先垂范,面对急难险要的抗疫任务每一次都是冲锋在前,兄弟们更要义无反顾的投入工作,我们13人在一起感觉就是一家人。”志愿者李团波说,“白天工作各有分工,晚上哪个组忙我们互相协助。点长陈明还经常组织我们学习培训,分享抗疫经验,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作为隔离点志愿者点长、临时党支部组织委员陈明反复强调,自己是后来才被任命为点长的,感觉身上的担子分外重。但是有整个团队的配合和支持,再大的困难便也不再难了。

  驻守隔离酒店一个月以来,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民警志愿者在点长陈明的带领下,不惧艰险不畏难,入室“扫”病毒,坚守“筑人堤”,以超强战斗力认真执行上级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看到一批批隔离群众安全回家,看到外省志愿者顺利返乡,看到省内教师自愿者即将返回工作岗位,虽然有些想家,但更多的还是欣慰!疫情不退,警察不退!我们坚守到底!”志愿者点长陈明坚定地说。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群党员就是一片红云”。谈起愿望,陈明告诉笔者,“我们13人愿作一片志愿红云,以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的力量驱逐毒霾,让家乡早日云开疫散。”

  为宣传海南司法行政亮点工作,近日,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司法行政新视界》栏目播出节目《温情四更司法所 贴民心解民忧》,讲述“全国模范司法所”东方市四更司法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工作举措,出新招见实效,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故事,为东方社会治理提供新思路,增添新活力。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