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古代社会普遍非常歧视女性,所以很多家庭都更喜欢生育男孩,因此就导致了当时社会男多女少的现象。目前中国的国情也是男多女少,所以很多适婚男青年依然还是单身,那么古代的时候也存在娶不来老婆的现象吗?其实是存在的!
古代社会本就男多女少了,再加上很多富贵人家又都三妻四妾,这就导致了很多社会底层的贫下中农娶不到老婆。娶不到老婆怎么传宗接代呢?他们想到了一个“典婚妻”办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却揭露了人性的丑恶。
所谓典婚妻,从字面上的意思理解就是“典当已经成婚了的妻子”。在封建社会底层,很多穷人没有实力娶妻,但是延续香火却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所以在他们之间就产生了一种这样的交易。有妻子的穷人将自己的妻子当成一件货物,以合适的价位典当给那些没有足够的钱财娶妻的穷人,也就是所谓的雇主。在被典当期间,这个女人要配合雇主进行各项活动,烧火做饭或者是下地干活,还有负责给雇主传宗接代。等到双方商定的期限一到,这个女人就回到原来的家中,还和原来的丈夫一起生活。
其实在汉朝的时候,典婚妻的行为已经出现了,而且发展了一段时间后,尤为盛行。因为这种行为是非常违背人的道德的,揭露了人性的丑恶,所以当时的朝廷知道后还专门下令禁止了这种穷人之间的交易。那个时候典婚妻的现象虽然少了一点,但是没没有完全消失,到了清朝的时候,这种事情在穷人间又流行了起来,那些清朝娶不起老婆的穷人,纷纷开始效仿之前的这个办法来传宗接代。
曾国藩手下有一员名将,年轻的时候就做过典婚妻这样的事情,这个人就是鲍超。最开始的鲍超还没有被曾国藩赏识,生活很是贫困,无奈之下只能通过典当自己的妻子换取一点银两勉强度日。
典婚妻发展到清朝的时候已经非常正规了,双方还会非常正式的签订相关的协议。但是这件事被清政府知道后,同样是明令禁止,还将那些参与交易的男人进行了处罚,通过这项交易得来的银子也会尽数没收。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既然政府严抓的是那些签订正式协议的,也就有一部分人钻这漏洞,并不签订协议。所以在当时典婚妻非常流行,很多人也通过这个办法有了自己的后代,但是这一行为却揭露了人性的丑恶。